
弘光科大健管系碩士生駱家傑(右二),在指導教授張炳華(左二)指引下,完成以「健康促進模式」為架構的研究。(弘光科大提供)
保健食品成為現代民眾維護健康的重要選項之一。弘光科技大學健康事業管理系碩士生駱家傑,在指導教授張炳華指引下,完成以「健康促進模式」為架構的研究,透過問卷調查剖析影響保健食品購買行為的因素,發現短期廣告訊息對提升購買的效果不顯著,顯示行銷策略應朝向長期教育與信任建立發展。
駱家傑觀察到生活周遭很多人有食用保健食品的習慣。他指出,有些人是一時興起,也有人持續購買、按時食用,促使他想深入研究了解,影響保健食品購買行為的因素為何。這項研究共回收361份有效問卷, 調查消費者在「自我效能」、「行為承諾」、「購買障礙」、「人際關係影響」及「情境變因」等構面上的感受與行為反應。
駱家傑分析,研究顯示,自我效能與行為承諾是驅動保健食品購買的核心動力,其中「購買行為承諾」在自我效能與實際行動之間扮演關鍵中介角色。值得注意的是,短期廣告訊息無論著重健康益處或風險警示,對提升購買承諾的效果皆不顯著,保健食品行銷策略應朝向長期教育與信任建立發展。另外,他結合問卷資料進行市場規模加權推估,預測台灣西部地區未來三年(115至117年)年均市場規模可達新台幣2,456億元。
張炳華強調,「這是一份具有理論深化與實務應用兼備的研究。不但善用健康行為模型分析消費者心理,更進一步透過加權推估,量化市場規模。」台灣保健食品市場已進入功能性、信任導向的新階段,駱家傑的研究正好揭示出行銷溝通的轉型契機,消費者需要的不只是促銷,而是知識傳遞與信心建立。業者若能善用這項研究洞察出的現象,在產品教育與個人化行銷上加強投入,將有機會拓展忠誠消費群與長期營收。
駱家傑研究成果已通過碩士論文口試,並獲推薦投稿至學術期刊。健管系系主任陳亮汝表示,他的研究展現出學生實證研究能力與產業敏感度,也反映出系上推動理論實踐化、研究應用化的教育理念。未來將持續鼓勵學生以研究介入社會,轉化為有影響力的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