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跨界青年在馬來西亞發聲 AI、創意與國際連結勇闖新時代

記者葉志成 /桃園報導 2025-07-04 14:24

台灣的幾位青年代表──黃祈翰、鍾漢騰、簡孟軒與呂信偉(Tony),以實際案例分享如何把科技、文化、青年公共參與與藝術教育結合。

後疫情時代與 AI 浪潮雙重推動下,亞洲青年如何跨界連結、共創未來,成為國際青年論壇的重要議題。甫於馬來西亞吉隆坡落幕的第三屆 IAA亞洲青年召集令,聚集來自多國的青年領袖、行動者與創意產業代表,共同探討「跨域學習、共創未來」的實踐路徑。其中,來自台灣的幾位青年代表──黃祈翰、鍾漢騰、簡孟軒與呂信偉(Tony),以實際案例分享如何把科技、文化、青年公共參與與藝術教育結合,為會場注入多元且實用的跨界靈感。

AI應用教練呂信偉(Tony) 長期致力於把 AI 實戰應用導入企業、教育與媒體。現任 GOOD TV 電視台顧問、CBMC-AI 應用教練、東海 EMBA 講師,呂信偉(Tony)指出:「面對 AI 得快速發展,關鍵不是我們是不是要使用AI,而是怎麼使用,每個人要發展自己的AI DNA風格。」呂信偉強調,亞洲許多青年對於 AI 仍停留在被動學習,但未來十年,AI 將是所有產業共同語言。「懂得運用 AI,不只是技能,而是能快速放大效能,創造更多新工作模式的空間。」他呼籲青年勇於跨域嘗試、實戰應用。

台灣的幾位青年代表──黃祈翰、鍾漢騰、簡孟軒與呂信偉(Tony),以實際案例分享如何把科技、文化、青年公共參與與藝術教育結合。

台灣的幾位青年代表──黃祈翰、鍾漢騰、簡孟軒與呂信偉(Tony),以實際案例分享如何把科技、文化、青年公共參與與藝術教育結合。

現任桃園市政府青年諮詢委員與基隆市政府青年事務委員鍾漢騰,同時也是多個青年議題平台的活躍推手。鍾漢騰分享,後疫情下許多年輕人投入自由接案、跨界合作或小型創業,若沒有真實可用的社群與資源,很容易陷入孤立。他近年在台灣推動「公共護照參與計劃」,以社群共享、資源連結,幫助青年更多來認識當地城市活動與串連資源,在實際參與中,看見城市的需求與跨界合作的契機。鍾漢騰表示「公共參與其實是青年最重要的軟實力。」這次在馬來西亞的分享,也希望讓更多亞洲青年看到城市之間、青年之間可以如何彼此支持。

簡孟軒創辦的典躍舞團自 2010 年起步,以「舞蹈結合文化教育」為核心,跨足劇場、校園、偏鄉與國際平台,累積 70 多場舞劇演出、觸及觀眾逾 10 萬人,並透過「21PUMP」舞蹈教室在台中、北京、長沙落地,培養千名以上學員。簡孟軒強調,舞蹈不只是舞台上的展演,更是青年自我探索、自信養成與跨文化交流的載體。「我們希望舞蹈教室不只是學舞步,而是成為青年找到表達自己,有第二舞台的地方。」

台灣的幾位青年代表──黃祈翰、鍾漢騰、簡孟軒與呂信偉(Tony),以實際案例分享如何把科技、文化、青年公共參與與藝術教育結合。

台灣的幾位青年代表──黃祈翰、鍾漢騰、簡孟軒與呂信偉(Tony),以實際案例分享如何把科技、文化、青年公共參與與藝術教育結合。

此次論壇的台灣分享代表之一黃祈翰,除擔任多個青年組織執行職務外,也是桃園市政顧問,長期參與地方青年議題,帶領桃園生命樹領袖協會,致力於打造連結產業並結合公益活動的青年跨域平台。黃祈翰指出,當代青年需要的不僅是技能,更需要平台與陪伴。他致力推動把地方社群、青年創意、創業資源與文化內容結合起來,創造跨域傳遞青年影響力的新平台。

AI、文化創意、公共參與、國際連結──這幾位台灣青年代表在馬來西亞分享的故事,展現了同一個價值:在快速變動的時代裡,用真實行動彼此串聯,勇敢打開新的未來。這股跨國及跨世代的交流趨勢,也將持續啟發更多亞洲青年,把「共苦、共生、共創、共榮」的信念化為實際行動,發會社會影響力。

<br />
第三屆 IAA亞洲青年召集令,聚集來自多國的青年領袖、行動者與創意產業代表,共同探討「跨域學習、共創未來」的實踐路徑。

 第三屆 IAA亞洲青年召集令,聚集來自多國的青年領袖、行動者與創意產業代表,共同探討「跨域學習、共創未來」的實踐路徑。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