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市是全國原住民學生人數最多之縣市,依教育部113學年度原住民學生概況統計,桃園市就讀高國中小學生人數即高達1萬4千775人。因此,在都會地區推動原民文化保存並落實「全民原教」精神,一直是桃園市教育局及桃園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刻不容緩的事宜。
桃園市大溪區僑愛國民小學校內原住民族學生人數居都會區之冠,係為桃園市第一所都會區原住民重點學校。桃園市教育局27日指出,長期以來,僑愛國小致力於落實原住民族教育政策,並以培育學生具備原民文化知識為目標,從學習內容、文化活動到生活實踐各層面,積極營造充滿族群文化精神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從中建立文化認同與自信。
原住民學生展現民主參與投下學生族群領袖神聖一票
除在推動族語文化課程與幼兒沉浸式族語外,並嘗試於5月21日舉辦「第一屆原住民學生族群領袖選舉」,為桃園市第一所推動原民學生參與選舉學校,象徵著學生自治與族群文化教育邁向新階段。族群領袖選舉與原有小市長內閣組織並行,建立雙軌自治機制,讓原住民族學生在校園事務發展中為族群文化發聲,展現校園多元共融的實踐成果。
原住民學生族群領袖競選團隊載歌載舞展現不同選舉風貌
張志瑋校長說,為確保選舉制度的公正性與代表性,學校訂定選舉辦法。候選人資格為就讀本校一年以上的五年級原住民學生,並具備擔任過班級幹部或參與校內自治活動至少一年的經驗。此外,學業與操行表現須達甲等,或曾參加市級以上比賽並有良好表現,最重要的是,需對原住民文化有高度興趣與認同,且積極參與或推動相關文化活動,具備一定的文化貢獻或實踐歷程。本校二至五年級的原住民學生除小市長之選舉權,可同時參與族群領袖投票。
今年2月,僑愛國小完成了「泰雅文化學習場域」的建置,傳統建築家屋、望樓、穀倉、烤火寮及雞舍,形成泰雅文化園區,不僅作為教學場域,也成為學生活動、文化體驗與公共參與的重要據點。學校將文化學習融入課程,並推動原住民學生族群領袖制度,希望透過學生的參與,讓文化場域由學生共同守護並活化,鼓勵原住民學生成為文化傳承者。
參選原住民學生族群領袖候選人公辦政見發表會
選舉前,五位候選人在學生朝會進行政見發表,分享自己對文化的熱情,提出從文化活動規劃、導覽任務推動、環境維護到族語傳承的具體行動藍圖。此次選舉共集結了泰雅族、阿美族及布農族的學生參選,展現僑愛國小豐富的族群多樣性,讓孩子們在民主實踐中體會責任與使命感。
投票當日全校學生熱情參與,在師長引導下有秩序地投下神聖的一票。開票現場氣氛熱烈,最終由來自阿美族的林芷誼同學(Panay)高票當選。她在發表當選感言時表示,能夠成為第一屆族群領袖非常感動,因為「讓我們原住民的文化被看見了!」她也期待未來能擔任好領袖的角色,積極推動文化導覽與場域維護,並讓更多原民活動元素融入校園,讓校園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美好。族群領袖就職後,將正式擔任校內原住民族學生代表,負責協助學校推動文化活動、管理文化學習場域、帶領導覽任務並參與會議發聲等職責。賦予學生實質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與責任,使文化教育不再只是學習內容,更是由學生主導、實踐與延續的生活歷程。
僑愛國小第一屆原住民學生族群領袖選舉5位參選學生
今年度同時當選僑愛國小第28屆小市長的周芷羽同學也表示:非常榮幸能與原住民學生族群領袖共同努力,小市長與族群領袖攜手合作,能相互激盪出更多創意與改變,讓學校因文化而更加精彩。參選人中泰雅族的候選人馬紹(Masaw)坦言:自己曾經是讓老師頭痛的孩子,但從這次的參選中讓他看見自己能有機會為文化與校園付出,是很重要的轉變與成長機會。參選學生們展現出高度的認同與自信,讓多數師生深受感動。資深的黃老師表示:「孩子講得好真誠,我真的為之動容。這不只是選舉,更是文化相互尊重與包容的最美風景。」點出了此次選舉的深意。
僑愛國小以「首屆原住民學生族群領袖選舉」為契機,展現校園多元文化的創新實踐,也為桃園市多元文化教育帶來典範。未來,學校將持續深化雙軌自治、落實全民原教,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在多元與尊重中成長,從文化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與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