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不是浪費時間,而是孩子大腦與身心成長不可或缺的養分。」這句話不是口號,而是來自國內外多位兒童心理、發展醫學專家的共同呼籲。儘管如此,當今許多孩子的成長環境中,卻充斥著考試、補習、才藝課,玩耍變成了一種「可有可無」的奢侈行為。
改造500座公園 14萬對親子參與
2015年,台北市擁有約30萬名兒童,卻僅有30座鞦韆,這樣的數據成為社會對公共遊戲空間失衡現況的警鐘。一名母親回憶,有次帶孩子到公園,發現溜滑梯貼著「維修中」的字樣,孩子無奈地轉向說要去盪鞦韆,結果看到排隊人潮又垂頭喪氣。「不是我們不想陪孩子玩,而是真的不知道哪裡可以安心、盡情地玩。」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群關注兒童遊戲權益的行動者自發組織起來,「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簡稱特公盟)正式成立,投入改善台灣遊戲環境的行列。這些年來,他們推動了超過500座特色公園的改造,舉辦街道遊戲活動,將一條條本來為車所設的道路,暫時還給孩子奔跑與創造的權利;也走進校園,協助老師與學校導入自由遊戲理念。據統計,已有超過14萬對親子曾參與他們舉辦的相關活動。
特公盟十年 全台第一屆「盡情遊戲日」
2025年6月7日,他們將迎來十週年,也將舉辦全台第一屆「盡情遊戲日」,呼應聯合國於2024年正式設立的「國際遊戲日(International Day of Play)」。這項全球性的日子,是對兒童自由遊戲權的正名,也是對社會的一次集體提醒:孩子不是未來的機器,而是當下的生命,每個人都應該有「好好玩」的權利。
這次「盡情遊戲日」將於台北凱達格蘭大道盛大舉行,預計封閉總統府前的一段馬路,打造成大型親子遊戲場並結合主題市集。活動以台灣地景為設計靈感,設計了多項結合文化與體能的體驗區:
●跑酷挑戰區:象徵中央山脈,讓孩子挑戰自我、翻山越嶺。
●滑道沙板區:重現花東海岸線的滑行快感。
●童玩懷舊區:長輩與孩子共同重溫童年時光,代間交流不再只是說教。
●泡泡彩繪:創意無限、揮灑出花樣色彩與漫天泡泡。
●飛天走繩區:挑戰核心平衡感,飛天走地,宛如武俠小說情境。
特公盟表示:「我們希望打造一個沒有成績單、沒有打卡鐘、沒有名次的地方,讓孩子可以全然地在當下自由探索。」為孩子不只爭取空間,更爭取時間。即使公園改善了、遊具變多了,孩子依然可能因為課表塞滿、補習密集而沒有時間去玩。因此,他們提出下一階段的願景:將「遊戲時間」納入兒童日常行事曆,真正落實「玩在起跑點」。
他們也計畫每年舉辦「盡情遊戲日」,成為全台共同響應的年度活動。就像有母親節、父親節一樣,這一天屬於孩子,提醒全社會──孩子需要的,不只是成人對未來的投射,而是當下的陪伴與信任。
持續爭取孩子「玩的權利」
除了實體活動,特公盟也持續倡議政策改革,期待未來在城市規劃、學校教育與社會觀念層面,「遊戲」能被視為與學習同等重要的成長條件。據了解,目前已有數所小學將自由遊戲課納入正式課程,成為創新教育的新實踐。
在這樣的願景背後,除了行動,也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只要小額定期捐款,就能成為守護兒童遊戲權的一份子,協助舉辦更多街道遊戲、改造更多遊戲場、推動更多學校實施自由遊戲,甚至影響政策制訂,讓「玩」不再只是課餘消遣,而是孩子生而應得的日常權利。
更多精彩內容 就在 [理財周刊1291期] 👈點紅字看更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