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說:世界文化遺產的之一的文書院宮(Palazzo della Cancelleria)位於義大利羅馬,屬梵蒂岡管轄的宮殿。
台灣當代藝術家黃承遠(Huang Cheng-Yuan,Art-one)將於2025年6月6日至6月30日,在梵蒂岡歷史悠久的文書院宮(Palazzo della Cancelleria)舉辦個人畫展《一朵微笑》。此次展覽適逢羅馬舉辦25年一度的聖年(Jubilee),吸引來自全球超過3,200萬名朝聖者目光,更突顯展覽的國際意義。
文書院宮建於1489至1513年間,是羅馬首座文藝復興風格建築的宮殿,殿內的「百日大廳」(Sala dei Cento Giorni)由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和建築師喬爾橋.瓦薩里(Giorgio Vasari)在短短100天內完成壁畫而得名,知名的百花大教堂穹頂畫也是出自他的手筆。該空間平日不對外開放,此次館方感受到黃承遠作品充滿靈性、光與和平,同時在繪畫的表現上蘊含了文藝復興起源的精神,所以特例開放「瓦薩里百日大殿」作為黃承遠開幕式空間,這對黃承遠來說是莫大的肯定與殊榮。
圖說:作品「你合掌的雙手像花苞 祈向遠方」充滿靈性、光與和平。
黃承遠是台灣一位深具靈性與文化底蘊的當代藝術家,此次在梵蒂岡展出的《一朵微笑》個展,預計將展出他近年來的重要代表作品-「神.畫」主題之「我在未來」系列,此次展出作品是他站在靈性的緯度,從過去、現在通過繪畫眺望未來所寄予的期望,透過融合東西方美學與自然感知的繪畫語言,探索身心靈的奧秘與人性的本質;黃承遠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具有強烈的象徵意義和特徵,引領觀者在作品中想像並感知到對無名空域充分而強烈的探索,展現了藝術家對生命、信仰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其作品在莊嚴而神聖的梵蒂岡展出,更將為其作品增添一層特殊的意義。
圖說:作品「洪荒」蘊含黃承遠獨特風格及強烈象徵,引領觀者深入想像,探索未知境域。
義大利史學家丹妮拉.普羅內斯蒂(Daniela Pronesti)對黃承遠的作品提出深度評析:黃承遠以米開朗基羅的「未完成」的概念,建立了思想和情感的理想連續性。他將這些流動勾畫的形式歸因於人類潛意識的活動,將人束縛在有限狀態的物質與爭取自由的精神部分的推動之間,從古至今無法合理解決的兩端上的課題。在這些作品中,未完成的部分強調了已完成部分的重要性,反之亦然,運用動態和有力的表現方式解剖了描繪的對象,從具象到抽象從現實到虛幻,如此反覆的交替表現中,試圖捕捉到心理狀態的一些畫面,一種「沿著肋骨流動的力量,繪畫因此成為支持精神自由運動的一種手段,透過畫筆截取生命的流動,透過自然的節奏和無常來給予和表現,而不是代表外在世界。黃承遠嘗試將其重新塑造,成為空中飄浮的雲朵、流水、掀動樹葉的風,也可以理解為什麼他的作品中的筆觸快慢交替,或輕或重,力量時隱時現—不僅暗示了繪畫圖像的段落和中斷、節奏和節奏,而且還有助於將自然過程的同樣的活力和短暫性轉移到作品中,以期看到「一個人的」精神在繪畫中蓬勃發展,正如大地的果實蓬勃發展一樣。
圖說:黃承遠受邀梵蒂岡文書院宮開展,館方破例開放平日不對外的「百日大殿」作為開幕場地。
黃承遠的作品不僅獲得義大利主流藝術媒體《La Toscana Nuova》專訪,開幕期間義大利電視台Art box 也將至現場訪問,並在歐盟多國的藝術頻道播出,期待為台灣文化,散播到更遠的國度。
對於即將到來的梵蒂岡個展,黃承遠表示:「能夠在如此具有歷史意義和精神意義的地方展出我的作品,我感到非常榮幸。我希望我的藝術能夠超越文化和宗教的界限,與觀者進行心靈的交流,並帶來一段啟發與思考的旅程。」此次展覽不僅是黃承遠個人的重要里程碑,也將有助於提升台灣在國際藝術領域的能見度,促進台灣與國際藝術文化的交流與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