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義市議員黃敏修建議市府廢除BRT車道/陳致愷翻攝
嘉義市議員黃敏修建議市府廢除BRT車道,檢討槽化線劃設問題,避免車輛爭道/陳致愷翻攝
嘉義市BRT車道、站台2008年正式啟用,並在垂楊路沒有BRT站台路段,增設左轉車道,2022年部分路段內側車道又增加槽化線,市議員黃敏修今(13日)天質詢指出,因垂楊路部分街廓太短,導致汽車駕駛左右閃避,建議全面廢除BRT專用道,並重新檢討槽化線;交通處長許啟明表示,槽化線在將來銑刨加鋪時,會再進行路型修正,進一步檢討。
黃敏修表示,BRT專用道在市區佔了非常大交通量,加上每小時沒多少班次,當初設計時站台建置在路中間,駕駛人行駛垂楊路經過時,直行車除要閃避BRT站體,又得閃避左轉車,建議全面廢除。
除市區BRT站台,黃敏修也提到垂楊路槽化線,他表示為閃避槽化線,直行車駕駛人必須先靠右駛入直行車道後再靠左,槽化線造成駕駛人須左右閃避,等於內車道毫無作用,除非駕駛人違規行駛。加上仁愛路、西門街、新榮路、忠義街、西榮路等路口距離都很短,建議交通處全面重新檢討。
黃敏修說,當初因營建署官員僅在辦公室,透過Google提供劃設意見,並無到現場會勘、草草結束,既然市府已拿到補助經費,往後刨鋪時應進行改善。
交通處長許啟明表示,當初設置左轉專用車道,對於車流交織改善確有幫助,但很多街廓的確太短,尤其在3個BRT車站處,目前初步改善方式為增設指向線跟車道預告標誌「輔1」,輔助車輛行走。
許啟明說,據調查數據統計,增設左轉專用車道後,行車效率增加9.5%,肇事率也降低,但行車動線的確會較彎繞,將來銑刨加鋪時,會再進行路型修正,進一步檢討。
嘉義市議員黃敏修建議市府檢討槽化線劃設問題,避免車輛爭道/陳致愷翻攝
交通處進一步指出,本案111年7月因受營建署補助,須依中央及學者意見來設計、施工。審查意見其中一項就是要求以槽化標線隔出內1車道專供左轉車待轉,內2、內3車道供直行車前行。
垂楊路第一期(新建街至國華街)路段於111年11月中旬完成標線改造後,經大數據分析顯示,改造後雙向平均旅行時間減少約9.5%至10.1%,整體交通運行順暢度有明顯提升;交通安全方面,事故發生率降幅達21.2%。
另針對議員所指垂楊路現有BRT車站前後車道配置,因街廓短,直行車道配合上述左轉專用而漸變右偏的部分,市府先前已分別於113年6月、9月中旬完成業餘仁愛路、文化路將於進出口端新設「指向線」及「輔一」標示牌,避免用路人誤入車道。針對這幾處行車動線比較彎繞的車道標線配置,未來將俟AC刨鋪或路型可修正之機會再予以滾動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