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港慶安宮香科醮典燒王船 甲辰年香科落幕3年後再見了

記者李文生/台南報導 2024-05-27 14:40

3年一科的西港慶安宮香科醮典,27日,舉辦甲辰年香科壓軸大戲燒王船,王船以陸上行舟方式,由上千信眾拖拉行至1公里外的王船地,香科會首在王船前灑水開水路。王船於10時15分起火,瞬間,熊熊大火即將王船吞沒,伴隨著信眾無數的添載品及鑼鼓喧天聲中,千歲爺乘王船返回天庭,俗稱「遊天河」。象徵會帶來好運的王船主桅杆於11時26分倒向北北西方,民俗傳言,主桅杆倒向方,3年內會帶來好運。甲辰年香科將於29日舉行謝燈篙後宣告落幕,期待3年後再見。

慶安宮總幹事方一峰說,俗稱台灣第一香的西港刈香活動,於民國98年被文化部列名國定重要民俗,每3年舉行一科,至今已舉辦81科,除1至13科由姑媽宮舉辦外,其餘68科都由慶安宮舉辦。由於慶安宮香科屬曾文溪瘟王祭,因此,香科遶境後有燒王船儀式,今年甲辰年香科王船編號68號,堪稱是慶安宮王船艦隊。

西港慶安宮甲辰年香科活動,重要活動有23日至安南區鹿耳門天后宮請媽姐,24至26日起進行為期3天的千歲爺遶境。3天的遶境活動,出動百餘陣頭及神轎,綿延數公里長的香陣,遶行5個行政區96個村落,於27日清晨5時餘才完成遶境入廟儀式。遶境結束後,廟方在27日上午8時舉辦香科壓軸大戲燒王船。

甲辰年香科王船約33台尺長,前高13台尺9寸5分,後高15台尺7寸,寬8台尺,前桅高15台尺3寸,中桅高22台尺5寸5分,尾桅高12台尺6寸,造價百餘萬元。總幹事方一峰說,信眾們為千歲爺添載踴躍,廟方出動3部貨車載運、2部山貓協助,來回載了100多車次才全部運送到王船地,經整理後,王船地猶如一座金黃色山丘。王船內的用品及信眾添載物有200多項,件數達3000多件。

送王儀式,香科會長黃勝家、執行長總幹事方一峰、5主會首、旗牌官、王船船長等人,先向王府膜拜,再恭請王爺登船,隨後逐一將王爺聖像、王船媽祖、總趕公、廠官爺及其隨從、部將等請上王船,安置定位。王船長與大副、二副登上王船,王船於8時起航。2噸重的王船在上千信眾分2邊手持大繩索合力拖拉下,緩緩駛出王船廠,再以陸上行舟方式拉至約1公里外的王船地。香科會首們手提茶壺於王船前沿路灑水,象徵為王船開水道。王船長、大副、二副及王船人員沿途丟灑金紙、糖果和錢幣,民眾爭相接取,除可作為護身用外,也可保平安及發財。

王船行抵王船地後,廟方出動大型吊車將王船吊至堆滿添載品中央位置,王船工作人員將船桅豎起、風帆拉起,並將6騎及其它紙糊天兵神將堆在王船周圍。王船長等焚香向媽祖報告一切就緒,王船中艙於10時15分冒出濃煙,一時之間,鑼鼓喧天,香科旗牌官繞行王船四周巡行,全體信眾齊呼一路順風,恭送千歲爺回天庭,這就是俗稱千歲爺遊天河。

香科王船很快就被熊熊大火吞沒,經過約1個多小時的焚燒,王船主桅杆於11時26分倒向北北西方,民俗傳言,主桅杆倒向方,3年內會帶來好運。送王儀式後,廟方於西港街、南海埔、堀子頭、茄苳腳、瓦厝內等5處舉辦大普渡,普渡主壇設在曾文溪畔,總普渡盆數上萬盆。29日,舉辦謝燈篙儀式,甲辰年香科宣告落幕,期待3年後再見。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