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痠別輕忽! 專家:當心「足底筋膜炎」纏身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20-08-11 14:48

足底筋膜炎的初期症狀很容易被患者誤以為只是運動太久造成腳酸或疼痛,結果等到痛到受不了才去就醫時多已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圖/走四方客製鞋墊中心提供)

隨著台灣正式進入高齡化社會,以及國人的保健意識日漸抬頭,跑步、健走、登山已成為許多中高齡者的日常休閒活動。雖說到戶外走走有益身心,但要是不注意腳部的保健,反而容易讓病痛提早纏上身,其中又以「腳痠」這樣看似微不足道的症狀最容易被忽略。

「有一位退休後喜歡登山健走的A先生,在某次參加了比較疲勞的活動後,發現早上起床腳跟處有如針刺般疼痛,只要站久一點腳就很不舒服,後來去看醫師被確診為足底筋膜炎,並建議他多休息與服用降發炎的藥物。」中國醫藥大學物理治療學系講師,同為走四方客製鞋墊中心技術總監張凱昇提到,「結果往後幾個月他仍禁不起稍有強度的運動,甚至還影響到原本的生活品質與喜好。」

其實,足底筋膜炎是足部常見的疼痛問題,可能是因為足底筋膜受到不良的生物力學影響,或是足部過度使用,造成足底筋膜有微小的撕裂傷,累積到一定程度就開始產生疼痛症狀。至於容易造成足底筋膜的危險族群,包括俗稱「扁平足」的足部過度旋前,以及過量跑步、高足弓、長短腳、肥胖、久站久走的工作、阿基里斯腱過緊等等。

此外,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也曾刊載,足底筋膜炎算是常見的擾人疾病,好發於40至60歲,尤以女性為大宗,發生比例大約佔總人口的10%,並且在生活中就可能常見但患者卻不自知。

事實上,足底筋膜炎的初期症狀很容易被患者所忽略,誤以為只是運動太久造成腳酸或疼痛,結果不斷累積下來的疼痛卻以倍數加乘,等到痛到受不了才去就醫時多已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導致需要較長的療程才能真正的根治。

「足底筋膜炎如果錯過了最好的治療時機,而只是以藥物、注射針、手術等輔助方式試圖減少傷痛,是無法從根本上治癒患處的。」張凱昇指出,有許多患者都忽略了人體神奇的自我恢復機制,「美國家庭醫學學會曾經指出,治療足底筋膜炎的首要步驟,就是改變活動、冰敷、拉筋、使用鞋墊、減重,並搭配服用抗發炎藥物,若是這樣都無法減緩疼痛,才會考量是否進行手術。」

治療足底筋膜炎,張凱昇表示,總共可分為改善活動方式、拉筋、鞋墊的輔助、控制體重、影像學治療療程、注射和震波治療等六個階段。首先,除了減少久站的時間與如跳躍、跑步等強度較重的活動外,也要大幅增加間歇性的休息以減少足部壓力,並挑選合適的鞋子來穿。

其次,張凱昇說,「拉筋」在研究上已被證實是有效的,因為小腿肌過緊會對足底筋膜造成額外的拉扯力,若能藉由拉筋增加小腿的柔軟度,就可減少足底筋膜受到的傷害。至於鞋墊的輔助,目的是利用足弓支撐來避免過多的足部旋前,來減少足底筋膜所受到過多的拉扯力;同時,美國家庭醫學會的研究也證實,大部分的患者在使用鞋墊改善拉筋與鞋墊支撐的過程中,就能明顯感受患處獲得舒緩。再來就是「控制體重」,顯而易見,若能減重、減少搬重物,就能舒緩足部乘載全身的重量與壓力。

上述過程在治療數周後若仍未能獲得進一步改善,張凱昇表示,就可能需要進行影像學檢查,接著再依狀況進入增生療法、高濃度血小板、全血注射等物理治療或局部注射治療。如果這樣還是無法改善,最後才會利用注射及震波,給予受傷組織更強烈的治療來促進修復。

張凱昇呼籲民眾,足底筋膜炎並非無法根治,若能在初期就配合專科醫師的指示,在不造成負擔的狀況下使用最基礎的療程紓解疼痛,且堅持每天都做到自我拉伸,並選用足底筋膜炎適合的鞋墊,就能在初期抑制症狀進一步發展。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