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缸幫手」斑腿樹蛙 水棲昆蟲的佳餚?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19-12-16 14:16

只要有水體的動物照養設施,都需要定時清理,避免剩下的食物久了造成水質優養化,使得藻類快速繁殖。在臺北市立動物園的熱帶雨林室內館(穿山甲館),常可以見到保育員穿著潛水裝清理水池內的懸浮物;昆蟲館運用生態邏輯所請出「臨時幫手」-外來種斑腿樹蛙蝌蚪,牠們不僅能夠協助清理生態箱裡水棲昆蟲吃剩的食物殘渣,說不定還能充作水棲昆蟲覓食菜單上的佳餚。

民眾到昆蟲館的水棲昆蟲區,常看到生態箱裡有蝌蚪,甚至已經長出4隻腳,和解說牌上標示的物種似乎完全不同,是保育員「累」了嗎?連昆蟲和青蛙都傻傻分不清,其實這些蝌蚪是保育員特別請來的「幫手」,協助將昆蟲吃剩的食物殘渣清理乾淨,避免浪費食物,並達到零廚餘、保持水質穩定的目標。



臺北動物園自從開始徵集志工,定期移除外來種斑腿樹蛙以來,保育員就從生態上掠食、捕食的架構思考,讓部分斑腿樹蛙的卵泡孵出小蝌蚪,提供給肉食性的水棲昆蟲吃,結果發現斑腿樹蛙蝌蚪也是清理生態缸的好幫手,會將掉落在石頭縫裡的食物殘渣全部吃光,比起保育員自己用水管來清除這些殘渣,顯得更有效率。

昆蟲館的水棲昆蟲區,龍蝨和負子蟲雖然都是吃肉一族,但覓食的方式各不相同,負子蟲具有刺吸式口器,捕食方式主要採坐等方式,當獵物在一定範圍內時主動出擊,也會在水域的底層翻攪覓食。龍蝨的幼蟲口器也是刺吸式,但咬住獵物會先釋放麻醉劑,等獵物停止掙 扎後再釋放消化液進行吸食,成蟲的口器則轉變為咀嚼式,因視力差,多靠觸覺及嗅覺偵測獵物前往覓食。

這兩種昆蟲遇到蝌蚪,究竟是和平相處還是獵人與獵物的關係呢?根據保育員的觀察,龍蝨根本懶得捕食蝌蚪、寧願找腐肉來吃;而負子蟲比起捕捉蝌蚪,更喜歡「主廚推薦」的紅蟲,因此本來有可能被充當為食物的蝌蚪,反倒成了小朋友觀察的對象,還可以觀察到牠們各個不同階段的變態過程。動物園提醒大家,要慎選清理水棲生態缸的助手,如果用了非本土的動物,千萬不要把牠棄養到野外。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