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官民齊力減碳 以創新帶動轉型、共迎永續新契機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19-12-09 16:45

漢寶畜牧場沼氣回收設備。

聯合國環境署(108)年11月26日發布年度「減排缺口報告」指出,2018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創新高,人類必須加速減碳,於此同時,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5屆締約國大會也正如火如荼展開,我國雖無法參與成為締約國,但身為地球公民一員,亦依「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下稱溫管法),積極推動各項因應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工作。

溫管法施行迄今,政府依照法定目標積極展開各項工作,包括訂定「國家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綱領」奠定國家因應氣候變遷施政方針,並由能源、製造、運輸、住商、農業及環境等六大部門,從能源結構、產業轉型、發展綠色運輸、改善建築能效、永續農業經營及強化環境治理等各方面著手進行減碳。

地方政府亦響應氣候行動,於今(108)年提出「溫室氣體管制執行方案」,結合地方特色提出減碳新思維,例如臺北市的能源之丘,利用垃圾掩埋場閒置土地設置太陽光電系統、新北市參與式屋頂農場創造8千平方公尺綠活天際線、桃園市推動低碳運具,電動機車設籍數已超過5萬輛、臺中市發展綠色運輸,整合規劃公車、高鐵、台鐵及捷運等路線,提高大眾運輸使用率,降低私人運具排放、臺南市推動陽光電城計畫2.0,結合民間及機關推動地面型及屋頂型太陽能光電系統,高雄市則打造高雄厝提升在地綠色建築,並將往返旗津鼓山之柴油渡輪更換為電動渡輪,共同為國家減碳努力。

企業創新響應 初步展現溫室氣體減量成效

依溫管法架構的國家整體減碳藍圖及分工,民間企業也積極進行減碳工作。環保署11月19日以「減緩、創新與轉型」(Mitigation, Innovation & Transition, MIT)為題舉辦「臺灣氣候行動研討會」,即有台積電、中鋼、友達、南極碳、漢寶農畜產等民間企業參與,分享執行抵換專案取得減碳額度的成果。

中鋼公司將花蓮石料場區之固定運輸動線,由柴油車公路運輸轉換為電氣化鐵路運輸,減碳的同時還能減少柴油車衍生之空污及公路負荷、降低道路安全風險;漢寶畜牧場建置沼氣發電設備,把處理後回收的甲烷(天然氣)轉變為電力,原本被視為「廢棄物」的豬糞尿變成「再利用的資源」;台積電積極投入製程節能行動,達到年省3億度電,其中針對空壓系統之效率提升即為重點項目之一;友達則致力提升其尾氣破壞去除設備的去除效率,有效降低六氟化硫(SF6)的排放等。

中鋼公司將花蓮石料場之運輸模式改為鐵路運輸。

中鋼公司將花蓮石料場之運輸模式改為鐵路運輸。



除了這些參與研討會的企業,其他像日月光與子公司福雷電子也積極提升照明及冰水主機等用電設備效能,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這些民間企業採創新技術研發及資源循環利用等多元方式進行減碳,取得減量額度,已初步展現我國溫室氣體減量成效。

環保署長張子敬偕地方政府與民間企業代表合影。

環保署長張子敬偕地方政府與民間企業代表合影。



全民轉念 生活轉型 面對氣候變遷的思考及行動

除了政府跟企業,近年來村里社區也感於氣候變遷的衝擊,默默努力改造家園環境、改變生活習慣及用電習慣。全國7,760個村里,已有一半以上(4,238)參與環保署的低碳永續家園計畫,透過實際執行綠能節電、資源循環、生態綠化、低碳生活、綠色運輸及永續經營等6大面向的低碳行動及調適措施,瞭解到如何培養低碳生活習慣、何為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如何做到生活上的能源管理、怎麼建立城市綠色軸線、如何透過社區團體參與凝聚共識等,再藉由這些面對氣候變遷的思考方式重組行動,考量在地條件進行社區發展,目前就有859個村里社區已培養出面對氣候變遷的思考,實踐低碳行動或調適措施績效卓著受環保署認證肯定。

在各級政府、企業及全民努力下,我國溫室氣體減量已有初步績效,以2005年為基期,觀察近10年來占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結構約9成的能源燃燒二氧化碳排放量,臺灣年平均成長率約為0.1%,與日本相當,優於中國(4.8%)、韓國(2.3%)及新加坡(1.6%)等鄰近亞洲國家。此外,自2005年起,臺灣國內生產毛額(GDP)約成長42%,碳密集度逆勢降低約28%,顯見我國經濟結構逐漸脫碳。

環保署長張子敬也指出,溫管法自2015年實施以來,政府從中央到地方均已依相關法律規範完成綱領與各項方案,努力已有部分成果,他認為,現行溫管法仍有改善的空間,「不怕目標訂得遠,但一定要往前走。」

未來,我國應將氣候變遷危機當成轉機,也視為社會轉型的契機,更應持續結合企業、社區等民間力量將其化為商機,為我們的下一代建構更具韌性的生存環境,才能與國際接軌迎接未來挑戰。(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廣告)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