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廟方捐地蓋校 中正大學師生敬贈書畫致謝

記者謝敏政/嘉義報導 2019-10-25 15:14

【感念廟方捐地蓋校 師生敬贈書畫致謝 相約共創國民記憶】

中正三十週年,為帶領學生實際參予「感恩」的教化行動,實際讓學生了解寺廟在台灣庶民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思考如何重建寺廟的社會功能,中正大學國藝中心、中文系、台文所等師生,透過募集、創作書畫作品將近十種,特別在24日參訪,表達感謝之意,並進行移地教學。

中正大學國藝中心主任江寶釵教授表示,作為最靠近大學的一座寺廟,該廟將擁有的百畝土地,慷慨捐作學校用地,成立了綜合型的國立中正大學,樹立了地方急功好義的典範,師生至為感恩,然而,民雄鄉穀豐宮(五穀王廟)對大學的意義,不只是這樣而已,它還累積了無數感人的故事。寺廟,不只是有形文化資產,過去它也在日治時期扮演著漢文化傳承的角色,廟埕是村民講述故事、交流資訊的場所,也是表演民俗活動的場所,也有窮人家的小孩在廟裡讀書識字,叫做讀闇學仔,這時候寺廟就是私塾的所在了。有人生病了就到廟裡抽藥籤詩、收驚,這種種或許已經不再在現代社會中流行,但這是臺灣土地晡養出來的文化傳統的一部份,藉著這次行動,希望能讓年輕的學子們重新溫習、深入認識,將日常生活實踐回歸給寺廟,不僅可以恢復先人生活的記憶,而且還能成為改變社會風氣的行動。

江寶釵表示,傳統社會以務農為主,民間信仰是他們的精神支柱,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感恩,土地孕育百姓,五穀王就像是大家的大家長一樣,讓大家「好收」又「豐收」,因此我們抱持著謙卑的心,感謝五穀王,感謝土地。今天師生們抱持著感恩的心,特別創作書法、畫作,敬贈廟方,除了感念廟方當年的義舉之外,也需望能夠宣揚文風,替地方教育出更多的人才。所以,中文系、台文所特別聯手檢索了許多關於神農的詩詞,未來將納入中正大學的數位資料庫供大家參考。

敬贈典禮於24日下午在穀豐宮前舉行,劉萬重主委表示,感謝中正大學這麼多年來與廟方維持著良好的互動。神農大帝有好生之德,不斷五穀豐收,庇佑眾生,因此幾百年來一直都受到信徒的尊崇。除了感謝中正大學江寶釵募集書畫作品外,也希望能與中正大學持續合作,辦理各種藝文活動,共創國民記憶,讓穀豐宮更有活力,神農大帝不只保佑信徒,也投入春風化雨,培育英才,為社會造福,邁向更完善的社會。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