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北港車頭」在地精神 醬菜工廠釀出青創回流空間

記者張朝福/嘉義報導 2019-07-26 16:05

醬菜工廠釀出青創回流空間

後驛社區中已閒置20多年的醬菜工廠,從 106年起配合社區規劃師駐地環境改造計畫,經過3年來的努力及醞釀, 找回「北港車頭」在地精神、釀出青年回流的示範基地。今(108)年的綠美化改造提案,社區規劃師吳俊寬依循原有醬菜文化脈絡,將舊醬菜槽轉化為都市菜園,由社區規劃師與嘉義大學景觀學系學生費時9週,進入社區舊醬菜工廠改造現場,降低6座舊醬菜槽高度,規劃社區菜園與綠地,並保留其餘2座醬菜槽展示原始樣貌,改造經費總計40萬元。

嘉義市長黃敏惠26日與後驛社區規劃師吳俊寬在將才工場門前(竹文街九十七巷十六號,原糖鐵鐵道經過地),啟動舊木料再生利用的糖鐵火車頭,用數個木作藝術敘說屬於後驛的在地社造故事的歷程。輔仁中學學生彩繪家將文化、青年們製作醬菜裝瓶、檜木燒烙藝術品。每個年輕人都展現自己的手藝,釀造成各式可能的實驗場域,為嘉義培養更多的「將才」, 打造此地成為將才基地。

伴隨著現場飄來製作醬菜的陣陣香味,將才工場正在醞釀青年創業的契機,而復古的醬菜槽就如同知名動畫《神隱少女》中的澡堂,充滿趣味與早年回憶。

市長黃敏惠表示,「讓醬菜工廠變將才工場,空間改造化為社區生命力量。」醬菜尚蓋好呷,有傳統的滋味。「好家在嘉義」- 社區營造在轉換的過程中,有影像、文字、多元角度不同人共同紀錄。教育與行動是很深的力量,大家一磚一瓦的努力讓後驛社區產生很多發展的可能性。黃敏惠市長也親手製作醬菜,並在醬菜展牆畫上翩翩飛舞的彩蝶。

來自台南的後驛社區規劃師吳俊寬談到,透過生活元素打開與社區的互動空間,將才工場並不侷限創作內容,保有各種的可能性,成為年輕人嘗試更多像木工攤車、燒烙、織布、鐵工設計、焊接、影像繪圖、皮件製作等多元創意的創生基地。

後驛里長陳其生表示,醬菜工廠屬於屋主鄭先生所有,是早年其雙親所經營,透過里長與其協商,由後驛社區發展協會繳交水電費等,訂定契約租用。都市菜園規劃結合鄰近的博愛社大農法班,作為友善農法的課程教室。並將社區歷史特色、街景與居民專長結合,改善周圍環境。

市府環保局表示,今年嘉義市的社區規劃師駐地環境改造計畫總計有15個營造點,後驛社區自104年起導入該計畫,透過後驛社區發展協會、後驛里辦公處、博愛社區大學、翻轉嘉義工作隊、檜木燒烙工作室等努力,將原本的閒置空地逐年變身成為居民凝聚情感的場所、販售社區小吃的柑仔店以及在地青年創業基地,以及綠美化改造成果。

黃敏惠也強調,鐵路高架化正在進行中,都市更新配合相關配套措施,讓後驛社區透過對話,在新與舊的融合當中,找到最好的平衡點,這正是都市發展的核心,期望透過都市更新打造嘉義市成為臺灣西部新都心。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