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縣原鄉首座納骨牆動土 解決部落公墓飽和窘境

地方中心/苗栗報導 2019-07-26 00:16

苗縣原鄉首座納骨牆動土 解決部落公墓飽和窘境

苗栗縣泰安鄉錦水村的斯瓦細格公墓納骨牆,在歷經一波三折後終於塵埃落定,25日由副縣長鄧桂菊與鄉長劉美蘭率同地方各界舉行動土典禮,預定在今年10月底完工啟用,預計可容納2000多個骨灰櫃和90個骨骸櫃,解決各部落公墓嚴重飽和的窘境。這將是苗栗縣原鄉第一座納骨牆,可望成為其他部落觀摩示範的優質殯葬設施,並帶動後續清安、梅園及天狗部落納骨牆工程。

泰安鄉長劉美蘭表示,全鄉有16個部落,而各部落公墓葬地近年來早已面臨嚴重飽和問題,且景觀與設施都專題凌亂不堪,為因應族人對納骨設施迫切的需求,在地方各界多方奔走爭取及縣府支持之下,終獲內政部民政司的原住民及花東離島地區殯葬設施改善計畫補助1500萬元,公斤自籌近900萬元配合款,今年6月以2300餘萬決標發包斯瓦細格(龍山)公墓納骨牆(廊)工程。

動土儀式於25日上午舉行,過程先由瓦旦牧師以「獵首笛」吟唱祝禱,象徵安魂、修復傷害及祈福,接著由阿慕恩牧師帶領來賓禱告,再由副縣長鄧桂菊、縣府民政處副處長林嫦娥、科長賴木山、原住民族事務中心主任蔣意雄、鄉長劉美蘭,偕同代表、村長及部落幹部聯袂舉行隆重的動土典禮,部落婦女並遵循傳統禮俗表演原住民舞蹈表達祝福。在儀式結束後,族人紛紛在暫時安置骨骸的場所獻花致意,祈求工程順利如期、如質於10月底前完工。

副縣長鄧桂菊表示,全國往生者火化率已逾96%,苗栗縣也高達70%,火化入塔已成為時下不可逆的趨勢,泰安鄉公所與各界努力爭取興建原鄉第一座、斯瓦細格納骨牆,不但解決土葬空間不足的窘境,也提升原鄉殯葬品質,對祖先表達最高敬意,極具城市現代化指標性作用,深信未來在推動清安、梅園及天狗部落納骨牆工程,能起示範作用而更加順遂。此外,縣府相當重視生命事業各項服務工作的推展,未來仍會持續提升殯葬文化,並助各公所提升殯葬服務品質。

泰安鄉公所表示,這項工程預定約3個月後完工,規畫可設置2016個骨灰櫃和90個骨骸櫃,其設計有考量民俗風情,也充分配合公墓公園化,規畫廣場可供族人祭祀追思及親友聚會活動等,完全破除民眾對納骨塔舊思維的刻板印象,同時將傳統的土葬導入自然葬法,族人對祖先慎終追遠的儀式也邁向之里程碑。

泰安鄉內有16個部落,各區土葬的公墓早已飽和不敷使用,加上受限山區環境,出現滿葬、亂葬情形,但改善工程無法像平地興建納骨塔,改以納骨牆(廊)取代,以斯瓦細格為例,占地約1700平方公尺,規畫ㄇ字型3個牆面之外,也設有廣場供族人祭祀、追思,也具備聚會聯誼等多元功能。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