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合產業中上游 國產雜糧復興運動

地方中心/雲林報導 2019-07-25 10:26

雜糧發展基金會針對國產雜糧契作主體與加工業者舉辦媒合會,串接生產端與加工端,替優質的國產大豆原料尋找更多通路。

財團法人雜糧發展基金會日前於虎尾科技大學育成中心針對國產雜糧契作主體與加工業者舉辦媒合會,串接生產端與加工端,替優質的國產大豆原料尋找更多通路。

雜糧基金會指出,繼上個月在雲林舉辦的國產雜糧契作主體聯盟交流餐會,除就會議共識包含大豆品規標準化及價格合理化等重點持續推廣國產雜糧,建造串接各方的橋梁,如今更進一步直接媒合原料與產品加工雙方的供給與需求,現場也陳列著不同品種的黑豆、黃豆樣品供加工業者挑選。

基金會董事長林源泉表示,農委會農糧署推動大糧倉政策至今,透過對地綠色補貼,鼓勵農民二期稻作休耕轉作雜糧,活化休耕農地,提高農民種植雜糧的意願,產量也水漲船高,卻也導致庫存量增加,以黑豆為例,今年年初庫存即高達3000公噸。當原料供應無虞,雜糧基金會便需要盡快替農民們找尋願意投入雜糧加工的業者,生產多元的大豆製品,例如豆奶、醬油、味噌等,進而引起消費者對於國產雜糧的興趣。

林源泉解釋,上個月交流會的重點在於探討農民與加工業者對於大豆生產品規的想法,像是黃豆蛋白質含量、含水率等,並決定出生產及加工雙方皆能接受的規格,透過媒合會將上次交流會的討論,進一步地實質貫通產業中上游。

多數加工業者亦提到通路端上架費用的問題,對此董事長林源泉補充說明,媒合會對復興國產雜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要生產端與加工端能夠成功串連,原料產品成為了加工製品,並配合基金會近年一直推廣的國產雜糧標章協助辨識國產與進口的差異,下一步就是將這些具有辨別的國產大豆加工製品變成消費者餐桌上的食品。

林源泉強調,基金會站在輔導的角度,針對通路端上架議題,可先行以展示櫥窗的概念,在各大通路設置國產雜糧專櫃,讓產品更加精緻以提升產品價值提高消費者購買意願,藉此得以在未來順利地推動產業於消費通路端的串連,讓國產雜糧成功在台灣的土地找回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雜糧發展基金會針對國產雜糧契作主體與加工業者舉辦媒合會,串接生產端與加工端,替優質的國產大豆原料尋找更多通路。

雜糧發展基金會針對國產雜糧契作主體與加工業者舉辦媒合會,串接生產端與加工端,替優質的國產大豆原料尋找更多通路。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