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即時輔助揪大腸癌元兇 中正大學資工系與嘉基醫院合作

記者謝敏政/嘉義報導 2019-01-29 07:19

AI即時輔助揪大腸癌元兇 中正大學資工系教師與嘉基醫院合作

人工智慧結合醫療正夯,也能用來輔助醫師即時偵測可能癌化的大腸息肉。中正大學資訊工程系副教授劉偉名與嘉義在地醫院合作,借助人工智慧的力量,利用大數據和深度學習,開發即時電腦輔助診斷系統。該系統不僅幫助醫生偵測大腸息肉與分類,準確度高達95%,也可望應用在電腦斷層掃瞄,協助醫師從數張至數百張電腦斷層影像,辨識與圈選出臟器位置,替醫師分憂解勞。

走進醫院,總有不少病患排隊等著做大腸鏡檢查,透過鏡頭切除潛在病變的息肉組織。過去11年來,大腸癌一直蟬聯台灣十大癌症之首,好發率相當高,而大腸鏡則是預防大腸癌的常見方式。然而,醫師長年仰賴用肉眼判斷息肉的經驗,難免受到腸道內的水、泡沫及雜訊干擾,造成人為疏忽,加上現今大多息肉研究較少兼顧到即時偵測的功能。於是中正資工系劉偉名副教授與研究生蕭瑋廷運用人工智慧,與嘉義基督教醫院肝膽腸胃科張力仁醫師合作,希望讓醫師更準確揪出大腸鏡檢查過程中的漏網之魚。

大腸息肉分別有贅生性息肉和非贅生性息肉,「贅生性息肉比較常見的是腺瘤,會建議切除,因為可能過幾年就會轉變為大腸癌。」劉偉名說,申請嘉基醫院人體臨床試驗審查通過後,院方提供大腸鏡影片與臨床資料,再由醫師協助標記每張影像的息肉位置,並交由劉偉名的團隊開發演算法,讓人工智慧不斷學習辨識。該系統目前能做到醫師使用大腸鏡的同時,立即傳輸腸道畫面到系統裝載的電腦螢幕上,自動框選息肉位置並辨別贅生性息肉的機率,偵測準確度高達95%。

此外,除了與嘉基醫院合作研究大腸息肉偵測,劉偉名也將人工智慧應用在大林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的放射線治療流程。癌症病人在進行放射治療前,需先做電腦斷層掃瞄,再由醫師計算需使用的放射線劑量。劉偉名表示,做一次電腦斷層會產出上百張切面影像,每天照電腦斷層的病人又很多,醫師得花時間從一張張影像中判讀腫瘤與器官的位置,並一一手動標記出來才能計算劑量,是很大的工作負擔。

而劉偉名團隊正在開發的系統則可自動圈選出腫瘤與各臟器位置,讓原先醫師判讀影像所需至少一個小時的工作時程縮短為10分鐘。「讓人工智慧初步圈選各器官的大略位置,醫師只要花很少的時間修改和調整影像。」劉偉名說,如此一來,不僅省下醫師的時間,病人等待被排入治療的時間也可縮短,造福醫病雙方。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