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原住民族文化資產保存工作 花縣佳心舊社mai-lumah舊家屋落成

地方中心/花蓮報導 2018-12-07 19:14

佳心舊部落Istasipal家屋日前舉辦落成典禮,花蓮縣政府代理縣長蔡碧仲在文化局長陳淑美陪同下,由瓦拉米步道登山口徒步走約五公里的路程抵達會場,並期許未來修復更多家屋,推動台灣原住民族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維護與傳習工作。

代理縣長蔡碧仲表示,佳心舊部落Istasipal家屋是布農族的歷史文化,有必要加以保存,修復也是集結各方的力量加以彙整而成,無論是卓溪鄉布農族工班、研究團隊國立臺東大學南島文化中心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以及相關政府部門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花蓮林區管理處與卓溪鄉公所,都各盡其力朝共同推動文化資產保存工作。

文化部次長蕭宗煌指出,原住民千百年來守護著台灣這塊土地,因殖民時期,將部落強制遷徙離開祖靈所在地,重要的文化資產也被遺忘,今日再造歷史現場,希望透過文化政策,以及工班的技藝傳承,將文化資產系統性的重新建構,一棟接著一棟家屋,重新修復。

文化資產局長施國隆提到,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共有19個縣市爭取29個案子,花蓮縣的佳心舊部落Istasipal家屋規模雖不大,但成果是最好、最完整、最有亮點的計畫,透過跨部會合作,才有今天的輝煌成果。

甫落成的傳統家屋,並非新蓋的石板屋,而是於家屋原址、依布農族傳統家屋形制與構法進行修復完成。本棟傳統石板屋建築面積為43.19平方公尺,在修復之前家屋遺跡僅餘三面傾圮的石牆、屋內的兩個三石灶、室內葬、幾塊鋪在地上的大石板等遺構。除了修復該棟石板屋之外,也整理家屋周邊的兩塊耕地以及生態工法和布農族人的方式手作步道,藉此逐步再現布農族佳心舊部落的文化、社會與歷史地景。

佳心舊部落Istasipal家屋是復振布農族石板屋文化與建築工法新起點,也是具有時代意義的里程碑。為了壓制和有效統治位於拉庫拉庫溪中上游的布農族人,日治時期在一九二一年開通八通關越道路,並於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間將族人移住到縱谷平原地區。部落族人因此遠離故居,到異地求生,隨著時間流轉,多數族人後代也不再回到祖先故地,祖先百年前建立的基業逐一傾圮,甚至沒入荒煙蔓草中,而祖先精湛的建造石板屋技藝、知識系統和建築美學也被遺落在山林之中、逐漸被族人所淡忘。

為了復振布農族石板屋技藝和知識,國立臺東大學南島文化中心在2017年11月於卓溪鄉招募Istasipal家族和鄉內布農族人組成20人工班,在布農族石板屋匠師方海輝、伍玉龍先生以及排灣族藝術家撒古流的帶領下,開辦為期三週的布農族傳統營建技術傳習工作坊,教導族人傳統的石板屋營建技術。

今日落成典禮與會貴賓包括文化部次長蕭宗煌、文化資產局長施國隆、文化資產局副組長劉明興、原住民族委員會娜子.尤席夫、花蓮林區管理處長楊瑞芬、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秘書邦卡兒.海放南、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主任蘇志峰、卓溪鄉長呂必賢、卓溪鄉代會副主席高小成、徐榛蔚立委國會辦公室主任田正翰、國立台東大學主任楊斌、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陳光祖、國立台灣博物館助理研究員林一宏、南台科技大學副教授蘇沛琪、卓清村長何成忠、卓樂部落頭目林傳興、巒社群族語編撰者牧師張玉發、太平國小校長余貞玉等到場共襄盛舉。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