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軍事遺構系列報導之三 日軍遺留設施成了最佳戰爭教材

記者楊基山/專題報導 2018-11-14 16:37

留存迄今的日軍機堡、坑道與戰爭史料,引人遊訪及省思。(圖/楊基山攝)

歷史是面鏡子,太平洋戰爭造成美、日、中等國傷亡慘重,被殖民的台灣多次遭到敵對的盟軍轟炸,躲空襲成為民眾生活夢魘,經濟更是陷入困頓,而神風特攻隊不怕死的事蹟雖能流傳至今,最後日本天皇還是無條件投降,綜此,應驗了「戰爭永遠沒有贏家」的道理。

呼應「大東亞共榮圈」的戰略下,日本帝國在台灣建立了強大的軍事戰鬥與防衛設施,導致每當美軍要發動周遭登陸戰時,都會先以空襲行動來壓制全島的火力協擊,包括雷伊泰灣海戰及沖繩戰役等,於是宜蘭成為盟軍炸射的重要陣地之一。

根據資料指出,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憑藉著科技相對進步,尚能在零式飛機等新武器的助威下,取得優勢,但因佔領的土地愈來愈大,而陷入鞭長莫及的窘況,加上一度令盟軍聞之喪膽的零式戰鬥機,其性能遭到破解而失去空優,招致在後續戰役中,一敗塗地。

零式戰機也是宜蘭機場的神風特攻隊主力,曾為二次大戰期間日方最有名的新型機種,其速度快、航程遠等特性,一度主宰戰局,卻在一次的引擎故障中,失事某處荒島上,幾乎完好的機體被美軍取得拿去研究,且馬上開發F6F(地獄貓)戰機而反敗為勝。

神風特攻隊是1945年4月11日首度出現在宜蘭機場,這時日本的制空能力已「氣若游絲」,必須依賴偵察機先行找尋美艦目標,再派出零式戰機襲擊,員山機堡內的「加速、起飛、一去不復返」的資料中,顯示至六月中旬有近百架次的出擊,隊員犧牲無數。

當時參與海戰的特攻隊員幾乎都是日本人,但建機場、挖坑道、推飛機等苦差事,卻須由台灣人來做,從諸多耆老的口述中,這是一段度日如年的歲月,尤其日方研判盟軍將登陸台灣,面對風聲鶴唳的戰況,而最有可能的地點宜蘭更是草木皆兵。

1945年5月31日的大轟炸,老一輩的宜蘭人記憶深刻,從美軍留下的地圖中,顯示其以軍事、交通及產業目標為主,卻因炸彈是由降落傘伴隨而下,準確度受到影響,而波及不少市街民房,特別是宜蘭火車站一帶,如北館市場、昭應宮、文昌路一帶。

但這次的轟炸亦可解讀為「不幸中的萬幸」,因跳島戰略而讓台灣也躲過盟軍登陸所可能帶來毀滅性的地面攻擊,同時保住許多日軍設施,成為今天敘說太平洋戰爭故事的難得教材,以宜蘭而言,應為台灣僅存的13座神風特攻隊使用的機堡,正是最佳見證。(待續)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