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科大至和平偏遠部落開課 傳承原民技藝攬年輕人回鄉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2018-09-13 15:23

弘光科技大學幫助台中市和平區偏遠部落發展特色,,陸續在4個部落開設原住民技藝課程,希望吸引年輕人回流、祈活動帶動部落發展,讓居民打破年齡層,進行文化傳承與人際互動交流。(記者陳榮昌攝)

弘光科技大學落實大學社會責任,走入社區開設多元課程,為了幫助台中市和平區偏遠部落發展特色,從8月中旬起,陸續在4個部落開設原住民技藝課程,希望吸引年輕人回流、培養居民一技之長,在國小任教的青年教師林曉玟得知消息後,號召大學生參加,她稱讚活動可以帶動部落發展,讓居民打破年齡層,進行文化傳承與人際互動交流。

通識學院院長羅際芳表示,服務學習中心透過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主任吉娃思巴萬與部落的連結,深入和平區偏遠部落開設技藝課程,依照部落所需及特色,分別在雪山坑、三叉坑、裡冷、南勢四個部落,開設背簍、織布、口簧琴、紅藜饅頭、原住民公仔、小米酒等課程,聘請原住民文化技藝老師或當地耆老傳授技藝,以老少共學的方式,讓部落和學校有更緊密的連結,希望長期合作,並有更多部落響應。

以雪山坑部落來說,開設背簍課程。當地居民務農為主,栽種高麗菜、水果,最近甜柿採收季即將來臨,教導居民編織背簍,正好趕上採收甜柿使用;另外,南勢部落開設原住民公仔、原住民傳統美食課程,公仔造型面紙盒實用又有文創風,傳統美食則請94歲的耆老傳授醃肉、竹筒飯、香蕉飯等經典原住民美食。

羅際芳、學務長閔宇經、吉娃思巴萬和多位通識老師,日前晚上特地前往裡冷部落參加口簧琴課程,熱情的部落居民準備了原住民紅藜饅頭、馬告香腸等美食,口簧琴老師鄭保雄一邊解說教導,一邊訴說傳承技藝的重要性,課程最後和學員大合奏及唱歌跳舞,場面非常熱鬧,宛如一場小型的原住民嘉年華。

鄭保雄表示,「只會吹奏沒有用」,過去教授口簧琴技術都是拿半成品教學,這次跟以往不同,為真正傳承技藝,從如何挑選竹子到怎麼研磨製作,自源頭開始把整個過程全部教授給學員,很欣慰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肯花時間認真的學習。

吉娃思巴萬指出,和平區人口外流嚴重,幾乎剩下長者、孩童,為了活絡當地特色、吸引年輕人回到自己故鄉,推出「部落在地創生工作坊」計畫,課程全部免費,且事先詢問臺中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了解哪一個部落沒有補助,或積極主動爭取技藝傳承活動,才挑選出這4個部落開課,每班學員大約15人,吸引不少年輕人報名。

在國小任教、太魯閣族的青年教師林曉玟說,耆老都在為文化的保存努力,所以年輕人更要珍惜學習機會,萬一文化出現斷層消失了,到時候後悔想要尋回很困難,因此她找了一群大學生來參加,她發現這幾年部落的年輕人的原民文化意識慢慢抬頭,配合課程教學,可以學得更快,「這是很好的活動,的確可以帶動部落發展,讓年輕人回流,希望可以一直辦下去。」

在北部念大學的布農族大學生史少君說,從小到大都生長在和平區,自己參加舞團也有接觸文化的東西,暑假還沒開學前,得知有部落在地創生課程後,馬上報名參加,「很怕以後失傳學不到」,上過幾堂課後,更加了解到祖先想要傳承下來的部落文化。

羅際芳表示,今年學校推動部落在地創生計畫以傳授技藝為主,等當地的居民技術純熟後,明年可以找其他部落加入,請學校文創系協助幫忙設計包裝,或請資管系協助網路行銷,讓居民手做的產品,可以賣到台灣各地。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