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室設系畢展 用空間改造說故事

記者葉志成/桃園報導 2018-06-19 14:47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30周年畢業展,讓學生以自身實際生活的空間場域為題,透過空間改造來「說故事」,展現在地關懷能量。

讓學生親自走入設計場域,運用設計專業與實作,為社會帶來美好的改變,一向是中原設計教育的核心理念。日前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圓滿落幕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畢業展,讓學生以自身實際生活的空間場域為題,透過空間改造來「說故事」,為當地居民解決生活居住問題之餘,更傳承保留在地豐富的文化特色。過程中更有來自馬來西亞、大陸的學生與台灣同學一同學習交流,這不僅是一場跨國籍、跨文化的學習體驗,也展現了學生對在地的關懷與責任。

馬來西亞砂拉越美里的都山海邊,因兩名攝影師意外拍攝「藍眼淚」美景,而在網路上一夕爆紅,也因此帶動當地附近兩個小村落的觀光經濟發展。為了讓當地原有自然純樸的生活型態,不因過度的商業發展而逐漸消失,來自馬來西亞的凌慧卿、凌慧婷兩姊妹,以作品「TUSAN」,在保有馬來西亞獨特的長屋建築特色之上,為當地居民設計出輕架構的單元式攤位。凌慧婷說,在單元之中所創造的三種空間元素,可讓居民販售食物、手作文創商品及生活居住空間,同時結合商業與居住模式,發展成為「新長屋文化」。

馬來西亞古晉地區「實蒙谷野生動物保護中心」位於雨林之中。室設系四年級張勣、張皓翔的作品「Jantung Borneo」,將園區內簡陋的環形步道及觀賞空間進行改善,並在屋簷區域設置空氣偵測裝置,偵測隔絕室外的二氧化碳、PM2.5等有害氣體。家鄉在馬來西亞的張勣表示,透過整體園區空間改造,不僅讓遊客可直接觀賞野生紅毛猩猩的自然生態,也希望以此做為一個教育展示中心,提升當地居民對於野生動物的保育觀念,以達到人與動物、森林等自然環境共生的和諧。

來自中國杭州的張益誠,畢業作品「城市共生(城中村)」,探討都市青年的居住空間在高速的都市開發之下,不斷被壓縮、放逐的問題。他以家鄉城市附近保有自然特色的小村落「里雞籠村」,做為居住實驗基地,規劃將原本村中心的商戶及部分建物拆遷,改造成為村內的公共交流空間,並以增建模式置入青年居住單元,以走道及高架系統串聯,讓都市青年的生活空間能夠融入當地環境。張益誠說:「居民都很熱烈的參與這次的規畫改造,甚至也提出了要改建雜貨店、洗衣房、露天電影院的想法。」他希望透過都市的微更新,發揮空間改造的最大價值,並讓兒時記憶當中那種富有人情味的市井生活文化,能夠持續保存下來。

畢展統籌指導教師魏主榮強調,讓學生從自我成長及生活的周遭環境去發掘體驗的設計作品,會更有故事溫度與在地關懷。

畢展統籌指導教師魏主榮強調,讓學生從自我成長及生活的周遭環境去發掘體驗的設計作品,會更有故事溫度與在地關懷。



以桃園龍岡地區的忠貞市場做為設計基地的「異域遊廊」,是來自台中的徐敏與馬來西亞的羅佳兒的設計作品。羅佳兒笑說,因為對於眷村文化很感興趣,便與徐敏兩人翻開桃園全區地圖,一個個踏訪桃園市內所有眷村。而忠貞市場不僅有熱鬧的商業活動,也有很濃厚的滇緬文化。為了讓這種迷人的眷村樣貌持續保存並讓更多人發掘體驗,透過中段閒置眷村民宅打通的遊廊空間,連通前方的滇緬美食商業區與文創工作室,以及後方的展覽體驗區,讓遊客由淺入深地遊走體驗濃厚的眷村文化。

徐桐、蔡函君則以新北市「花園新城」做為設計基地。自小在社區長大的徐桐表示,原本圓環的噴水池,象徵著社區的活力來源,後來改建成為自來水加壓站後,卻破壞原本環境的美感。兩人利用自來水加壓站本身高度,沿著圓形外圍設置下沉廣場,提供居民一個停留、候車的公共空間。此外,大門的警衛亭、居民活動中心,以及荒廢的烤肉區等空間,都在這次的改造計畫當中,他們要以說書人的角色,為這個社區說一個改造的新故事。而這次在松菸展出設計成果,也有許多社區居民到場參與,讓兩人也相當期待這項社區空間改造計畫能有實現的機會。

畢展統籌指導教師、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副教授魏主榮強調,讓學生從自我成長及生活的周遭環境去發掘體驗,所呈現設計作品,不僅更有故事溫度,也表現了對在地的關懷。室設系主任倪晶瑋表示,中原室設創系至今已經走過三十個年頭,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里程碑。這次學生在30周年畢展的成果,給予每個老師相當珍貴的教學回饋。未來也將傳承這份教學使命,為社會培育更多優秀的設計人才,展現中原優異而強大的設計實作力。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30周年畢業展,讓學生以自身實際生活的空間場域為題,透過空間改造來「說故事」,展現在地關懷能量。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30周年畢業展,讓學生以自身實際生活的空間場域為題,透過空間改造來「說故事」,展現在地關懷能量。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