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耕種護棲地 台南水雉數量較去年成長20%

記者莊漢昌/台南報導 2017-08-13 17:31

(圖/取自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

經由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台南市政府合作推展友善耕種,恢復農田濕地的生態服務後,台南市的市鳥-水雉的數量明顯穩定成長,已連續3年繁殖期,水雉族群數超過500隻。

據水雉生態教育園區調查指出,截至今年7月,台南地區水雉參與繁殖成鳥族群數為857隻,較去年成長了約20%,有80%以上的水雉成鳥是在菱角田被記錄到,在園區之外發現的水雉蛋,也都出現在菱角田;雛鳥也有95%出現在菱角田。另外,在稻田也記錄到不少水雉成鳥數量,顯示在菱角田旁的稻田,也為水雉提供了部分食物來源。

採菱體驗趣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表示,菱角文化是台南官田區一帶特有的文化地景;而需要生活在浮葉性水生植物棲地的水雉,也在這裡安身立命。水雉只要有適當的棲地,繁殖成功率並不低。因此,農民友善耕種,對水雉族群存續甚為關鍵。

如果消費者多多購買友善耕種的菱角、稻米,可鼓勵更多農友願意繼續友善土地的耕種模式;不只可讓水雉與其他生物有安全的棲息地,也帶給人類健康的農產品與良好的生活品質。

台南市政府農業局指出,水雉喜歡在菱角田活動,又有著像菱角兩頭尖尖的外表,因此菱農總喜歡稱呼牠「菱角鳥」,而跳動於菱角田間,多姿的美麗倩影,讓水雉又贏得了「凌波仙子」的美名,而每到5-6月交配繁殖期,此時成鳥水雉有著亮麗的羽衣,細長的尾羽,身軀黑白相間與金黃色的後頸部,漂亮之身影為吸引異性來交配繁衍。但水雉是一妻多夫制,雌水雉與雄水雉交配下蛋後,會再外出找尋強壯雄鳥交配,後續孵蛋和育雛的工作則交由雄水雉負責。根據調查,雌水雉一年甚至最多可以築巢5~6巢。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