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疫情下科技人才競爭力新圖譜」線上座談會14日登場,主辦單位敏實科技大學邀請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潘品睿、敏實集團未來工廠全球賦能中心總監劉名剛,敏實集團台灣區副總吳中純以及敏實科大王慧君代理校長、顏振輝副校長,共同參與線上座談。
代理校長王慧君指出,敏實科大有鑒於疫情對於大學教育將產生一些決定性的變化影響,特別規劃各種線上的教學品質精進以及見習方案。由見習、實習與就業三部曲完整教學白皮書,譲敏實科大的智慧製造、智慧車輛與能源、餐飲管理系學生經由專題學習,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語文能力、國際移動力,畢業後達到全球就業的目的。
副校長顏振輝說明,透過專題學習機制,大一新生很快就能夠入手聚焦智慧校園的各項應用場景如智慧園丁、智慧安防、智慧會議室等應用軟體,培養實際動手做的能力,結合企業實際的解決問題能力,透過課程的規劃,與企業同步。並且安排線上實習與捷克的電池MEB平台敏能工廠進行產學聯盟,提供將來畢業生全球就業的機會。
理事長潘品睿引用一份工研院與國際科技報告指出,未來十大前瞻科技包括AI、6G、區塊練、自駕車、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環境友善科技、回收與環保、固態電池、奈米科技。而敏實科大系科設計配合集團電動車電池盒科技發展,以及無人工廠導入,更重要的是全球各地的
研發產銷據點,非常符合前瞻科技需要,應該能夠充分滿足家長青年學子對於未來競爭力的培養的需求,且已經有實際的成果。
劉名剛總監指出,未來工廠的發展是要達到智能化、可視化以及全面數位轉型的必須之路,因此未來工廠需要複合型的競爭能力人才。包括數位的修養、工廠相關的技術與智能,以及國際移動力的文化適應力及語溝通能力。敏實集團與敏實科技大學緊密結合,將來畢業生,可以在集團的全球產業以及未來工廠,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定位。目前敏實科大的「線上實習同學」
,透過項目的訓練,培養企業所需基礎的IT技能,透過線上產學合作,作為今後辦學的一個新發展,展開未來新競爭圖譜。
主持人吳中純副總總結說明,2021進入大學的新生,剛好是2003 SARS後疫情時代的新一代,在面臨新的疫情肆虐的時候,如何排除萬難,選到正確的發展系科,特別是家長和同學,更要能夠掌握著產業發展的正確趨勢,並且鼓勵同學們培養動手做的能力,由解決區問題的方向出發。如同敏實科大教學,由專題計劃,培養基礎解決問題能力,進而參加見習、實習、就業,創造後疫情時代的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