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防疫照護量能 工研院攜手資通、醫材業者以科技守護生命

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 2021-07-14 12:19

經濟部技術處為強化國內防疫能量,化科技力為防疫力,支持工研院跨域協同臺醫光電、蓋德科技、必事可、生訊、天樞健康、中華電信等業者,與新竹臺大分院共同合作,開發「生理訊號即時監測整合平台」,建立不間斷的血氧、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五大生理數據監測系統,時時守護生命徵象,可望成為醫護人員防疫照護的利器。

面對疫情影響,經濟部技術處持續運用科技協助防疫及提升國內防疫量能,有鑑於平時每個護理師約照顧7到10個病人,但在疫情期間醫病比提高,加上染疫者病情快速發展,精準掌握生命徵象是重要關鍵。經濟部技術處運用生醫產業跨域整合實驗場域(Taiwan Integrated Biomedical Industrial Center,下稱TIBIC),號召國內資通訊產業與醫材廠商相關廠商共同投入防疫計劃,將醫材產品和技術投入TIBIC擬真醫院情境,進行醫療服務和資訊整合,開發出非接觸、遠距智慧監測生理系統,確實掌握生理數據,協助降低醫護人員照護負擔及感染風險,藉由科技的輔助,達到「肢體零接觸、服務無距離」。



圖說:工研院跨域協同臺醫光電、蓋德科技、必事可、生訊、天樞健康、中華電信等業者,攜手與新竹臺大分院共同建置「生理訊號即時監測整合平台」,結合血氧、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五大生理數據,可望成為醫護人員防疫照護的利器。

鑑於以往穿戴式裝置或相關醫材業者,若要將技術導入臨床或實際應用在患者身上,只能單打獨鬥、並投入較多資源與時間成本;透過「生理訊號即時監測整合平台」,跨領域整合上中下游業者的裝置與設備,可即時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並透過臨床醫師的評估與回饋,加速縮短驗證與認證的時間,在疫情緊急之時發揮更大效益。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林啟萬表示,工研院在經濟部技術處的支持下,整合監控平台系統、生理訊號監測裝置、雲端監控系統業者,藉由TIBIC平台鏈結相關業者佈建「生理訊號即時監測整合平台」,將體溫、脈搏次數、呼吸頻率、血壓數值、血氧濃度、心電圖等五大生理重要的數據蒐集置平台上,且所有數據都要求須去個資化並且符合醫院規範。目前已導入新竹臺大分院進行臨床應用合作,初期目標就是依據臨床醫護人員的使用需求,評估平台中蒐集之生理資訊的適用性與穩定性,後續工研院也將持續透過TIBIC的開放平台銜接進入國內重要防疫單位,如新北雙和醫院、北市聯醫、深坑集中檢疫所、蘭陽集中檢疫所等以擴大場域連接應用,加強國內防疫照護能量。

新竹臺大分院余忠仁院長表示,期待透過與工研院的跨域合作,連結醫療產業與科技產業,將科技應用於醫療服務,並帶動醫療產業轉型與升級。譚慶鼎副院長也表示,疫情期間更突顯遠距即時監測的重要性,透過與工研院合作的「生理訊號即時監測整合平台」,可跨越空間與時間限制,自動蒐集生理數據並持續監控,解決醫護人力不足同時提升醫療品質。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