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友宜向採訪記者介紹大師李梅樹膾炙人口的村婦河邊洗衣系列作品〈清溪浣衣〉,反映臺灣早期常民文化中最親切溫馨的一頁,指村婦們河邊除洗衣亦能聊八卦談是非(記者黃村杉攝)
新北市政府18樓為市府推動國際事務之核心樞紐,每年接待無數往來國內外重要貴賓、使節等,今年「新北視角計畫」導入藝術作品於18樓迎賓空間展示,讓市府大樓成為一個藝術、設計與文化最好的展示平臺。展出作品除新北典藏作品外,更與財團法人李梅樹文教基金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藝術銀行多方機構商借經典作品。
市長侯友宜表示,過往政府機關迎賓空間常給人神秘、嚴肅的距離感,這次透過迎賓公共空間改造,首波導入「新北視角計畫」,在疫情仍然不能鬆懈的當下,市府期望超前部署、帶頭重新思考公部門對於藝術美學的價值,嘗試創造一個時時能與藝術及設計親近的工作環境,在接待外賓時也能輕鬆聊聊新北的藝術創作。
新北市府大樓作為新北市市政核心,也是新北DNA(Design and Art)基地,陸續帶頭翻轉辦公空間、改變行政空間屬性,將3F設置「逗點實驗室」(Comma Lab)、並在1樓大廳辦理午間「秋日‧Chill‧音樂沙龍」,並指未來更計畫讓在新北各地綻放的藝術家或設計師,不論是前輩、資深或是新銳優秀創作者,都能借此平臺展示,也為即將落成的新北市立美術館開啟與國際接軌的平臺,要讓世界持續看見新北藝術。
文化局指出,這次與秘書處攜手合作,共同打造市府與國際接軌的藝術美學迎賓公共空間,展覽首波以「山、海、空、市.流動的新北」為主題設定,以一座流動的移民城市意象為核心,透過新北藝術家的心理風景、情感反射以及地緣風景書寫者的描繪作品一路展開,創作跨距近40年,展覽不論具象或意象畫作,多樣性的創作內容詮釋著新北的精采故事。
秘書處表示,為更拉近與貴賓的距離,來到市長室接待區,還有特別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木藝研發中心陳殿禮教授合作用臺灣在地實木製作的「杉個月亮」長凳及「疊福椅」圓凳,也有嚴選臺灣年輕設計師品牌「柒木」桌燈,用無毒環保、紡織廢料再生的材質,製作櫥櫃門板及拼花地板等細節處理,絕對讓賓客話題開不停。
文化局指出,展覽精選難得一見作品包含前輩大師李梅樹膾炙人口的村婦河邊洗衣系列作品〈清溪浣衣〉,反映臺灣早期常民文化中最親切溫馨的一頁;深受立體派畢卡索畫風影響的大師何肇衢,以鳥瞰遠眺描繪的〈淡水風光〉,帶人時光倒回30年前的淡水河岸。還有臺灣第一代生態藝術家楊恩生的〈龍門灣景觀〉,描繪著大地萬物和諧共存的靜謐感;創作與觀音山有著深厚地緣連結關係的藝術家謝牧岐,以〈觀音吐霧〉反觀連結臺灣近代美術的發展片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