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林縣政府至大埤酸菜文化館召開行動主管會報,向鄉親說明地方創生規劃發展及防洪治水成果,打造成為永續經營科技、鄉村生活體驗的友善綠能鄉鎮。
雲林縣政府積極推動大埤鄉地方創生、防洪治水及農村永續經營等發展工作,縣長張麗善特率各局處至大埤酸菜文化館召開第16次行動主管會報,向鄉親說明大埤鄉地方創生辦理情形、未來規劃發展,以及防洪治水成果,打造大埤成為永續經營科技、鄉村生活體驗的友善綠能鄉鎮。
縣長張麗善指出,大埤「酸菜」名聞全台,近年來在政府資源的協助下,讓鄉內許多的農村脫胎換骨。然而,大埤鄉近十年人口呈現負成長,為完善長輩長照服務,吸引青年返鄉安心就業,縣府透過地方創生規劃,連結在地企業,整合鄉村特色,積極提供地方各項輔導,與鄉公所、在地企業、社群共同討論,包含良作工場、台野畜牧以及新陽綠能等。將以新陽綠能企業投資帶頭,讓在地的綠能產業能夠有多元的發展後,進而搭配其它企業與地方共同合作,營造大埤鄉成為一個無汙染、永續經營「科技、鄉村生活體驗」友善綠能鄉鎮,帶動地方生機與希望。
張麗善表示,近年因極端氣候,強降雨時常發生,而大埤鄉又有延潭、舊庄、後溝子等3條排水系統,其中以延潭排水系統為主要治理區段,因延潭大排是大埤鄉主要排水,而延潭集水區內地勢低漥,附近有三疊溪、石龜溪、北港溪、延潭大排、興安大排等5條溪流交會,使得當地容易淹水。為此,縣府積極向中央爭取經費辦理治理工程,目前延潭治理經費為3億7千餘萬元,舊庄治理經費為1億1千餘萬元,後溝子新臺幣近6千萬元,經費總計約新臺幣5億5千萬元,期盼完工後提高周邊抗洪能力,減少逢雨成災的狀況,以保障鄉親們生命財產安全。
張縣長也說,現階段大埤鄉抽水站、北鎮後庄抽水站、北鎮滯洪池等已完工啟用,除滯洪外亦能結合防災教育、休閒景觀及環境生態等功能,再結合大埤觀光景點,如大埤酸菜館、三級古蹟三山國王廟等,活絡農村觀光,將農村純樸勤勞的精神傳遞予民眾,以達到永續經營。

雲林縣政府至大埤酸菜文化館召開行動主管會報,向鄉親說明地方創生規劃發展及防洪治水成果,打造成為永續經營科技、鄉村生活體驗的友善綠能鄉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