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胸秧雞疑被撞死 保育學會呼籲用路人減速慢行

記者黃芳祿/台南報導 2015-06-02 08:01


台灣特有亞種「灰胸秧雞」,被發現暴斃在學甲濕地生態園區的防汛道路,疑似飛行中撞擊汽車玻璃窗致死,台南市生態保育學會理事長邱仁武呼籲用路人行經濕地生態園區,必須減速慢行。
 


邱仁武指出,這隻死亡「灰胸秧雞」,身長約25公分,頭部紅褐色,眼以下至頸、喉為鼠灰色,體背黑褐色具白色橫紋,為稀有留鳥,台灣特有亞種,2年前他們在學甲濕地紀錄到5.6隻,大都躲藏在隱密草叢裡,叫聲「咳、咳」由弱漸強後消失,晨昏活動不容易發現。
 
數量稀少的台灣特有亞種灰胸秧雞,是不普遍留鳥,在學甲濕地棲息繁殖以來,因為牠們生性害羞,只喜歡在濃密的草叢活動,平常不易觀察,在水域覓食是觀察的良機,有時候還會跑到濕地紅樹林附近的草叢及泥灘。
 
通往南鯤鯓的防汛道路上有人發現一隻暴斃路邊的灰胸秧雞,讓學會感到不捨,因為沒有明顯外傷,初步研判應該是在飛行中撞擊的的汽車玻璃致死。
 
邱仁武說,灰胸秧雞。飛行力弱,拍翅緩慢。有可能因此撞擊車輛致死,學甲濕地生態園區還有許多鳥類及蟹類等生態相當豐富,呼籲駕駛朋友經過濕地減速慢行,共同維護生態環境及鳥類及人類交通安全。
 
灰胸秧雞小檔案/學名:Gallirallus striatus taiwanus,英文名:Slaty-breasted Rail,屬秧雞科,身長約25~30公分,台灣特有亞種,不普遍的留鳥,分布於南亞、東南亞、中國南方、印尼及菲律賓群島,台灣特有亞種的特色是羽色最淡。繁殖期為3月至5月,採一夫一妻制,巢隱藏在水田及沼地邊緣樹叢間的地面或蘆葦堆上,以雜草及蘆葦稈堆成墊狀巢,一窩產卵5-9枚,雌雄鳥分擔營巢、孵卵及育雛責任。卵經19-22天孵化,雛鳥為早成性,孵化後即可走出巢。
 
胸頸部鼠灰色,背部灰褐色,有白色橫斑,棲息海岸紅樹林泥灘地、水田、啄食地面的食物,也會跳躍到樹枝上啄食種子,以及將喙插入軟土中探食蚯蚓。雜食性,攝取蠕蟲、螺貝、甲殼類、昆蟲,以及沼地植物的種子、嫩芽及根。生性害羞的灰胸秧雞喜歡在濃密的草叢、稻田、甘蔗園活動,平常不易觀察,台灣的秧雞科鳥類中,灰胸秧雞屬於弱勢族群,數量相當稀少。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