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術後疼痛? 人工網膜有助減少不適

記者張家豪/台北報導 2016-10-14 12:13

疝氣手術受到坊間廣告的影響,許多患者至今仍不知醫療的進步,還在接受高復發率的傳統組織縫合手術。國泰醫院前院長、國內疝氣治療權威黃清水醫師指出,實證醫學在十多年來已經證明,人工網膜對於疝氣治療有著組織縫合所無法比擬的優點。

黃清水醫師表示,組織縫合一旦復發就像是褲子下面的縫線裂開之後,硬式把兩邊的布料拉緊縫合,褲子就會變小,承受壓力更大,一旦再繃開,縫合處一定會破碎一樣,最後還是要放一塊布上去,原先的褲子才能再穿。許多病人怕復發,手術後不敢笑,上廁所也要小心異異,還要飽受術後的疼痛折磨,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一旦採用組織縫合之後再復發疝氣,就會因為缺少可支撐的組織最後還是必須置入人工網膜加以解決。

國內部份診所目前所使用的組織縫合治療疝氣手術,起源於1887年,由疝氣外科之父,義大利籍的Bassini(巴西尼)所發明,其理論是將腹部內的橫筋膜及腱膜與內斜肌共三層,一起縫合,以此來達到組織強化的目的,阻止腸道掉出。但是在1959年人工網膜發明之後,傳統的組織縫合手術,基本上已經沒有人在使用了,在此之前都是以火器燒灼方式,對腹股溝疝氣進行處理;然而由於感染嚴重,手術殺傷力頗大。而在1945年加拿大人Shouldice(修德斯)有改良式的組織縫合,可以讓統手術做得更精細,而且在人工網膜未發明前,也是疝氣治療的主流。但是在1959年德國人Usher使用聚丙乙稀材質的人工網膜修補胸腹壁的缺損再到1984年到1993年腹腔鏡疝氣手術之後,人工網膜修補疝氣手術,已經獲得全世界的認同。

國泰醫院前院長黃清水醫師表示,相對於傳統的組織縫合手術,人工網膜置入稱為「無張力修補」。之所以是無張力,就是不必拉扯腹壁內的組織來阻止疝氣的發生,而是運用一塊網膜來取代或強化疝氣部位缺損的腹壁組織。人工網膜十多年來的技術發展與改良,加上人工材質的了解及運用知識的累積,無張力修補手術已經大有進步,不但併發症少,又能很快回到日常生活,術後的疼痛及手術成本也大幅降低。病人的生活品質獲得更多的保障。

黃清水醫師強調,醫事人員都是依靠著證據說話,當發明組織修補手術的歐美地區,都認為無張力的人工網膜對病患較有幫助而且成本效益或是復發機率及術後疼痛,都優於組織對組織的傳統手術時,國內的醫師和病患都要重視這項技術的發展和事實,病患在執行疝氣手術前,務必多尋求專業人士的意見。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