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詐騙猖獗,可說無所不騙,民眾透過網路購買保健食品與藥品,被詐騙的案例層出不窮。台南市府法制處表示,113年起深入各社區加強宣導,114年辦理6場次,將網購詐騙列為宣導重點,呼籲民眾切勿輕信網路不實廣告,購買來路不明的藥品與保健食品。如懷疑遭遇詐騙或購得偽藥,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110報案,向衛生局洽詢,或撥打1950消費者服務專線申訴。
法制處表示,民眾投訴,上網購買藥品、酵素、益生菌等,收到包裝粗糙、標示不清或疑似仿冒的商品,隨後賣家電話失聯、社群軟體封鎖,企圖規避責任拒絕退貨,導致民眾無從辦理退款,衍生出消費爭議。提醒民眾,保健食品與藥品影響身體健康,切勿因價格低廉或社群推薦而購買。來源不明就是高風險,如有疑慮一定要先查證。
法制處表示,網路販售保健食品與藥品的詐騙手法猖獗,不肖業者常假冒醫師或名人背書,以療效卓越、限量優惠等誇大不實廣告,販售酵素、益生菌、膠原蛋白等來源不明的境外商品。由於成分與品質無法確認,極可能危及民眾健康。該處深入各社區加強宣導,將網購詐騙列為宣導重點。
衛生局說明,藥品、健康食品、保健食品等,其販售規範有明確差異。藥品須經主管機關核准始能進口及販售,網路常見標榜高劑量維生素、宣稱抗癌新藥等境外產品,多未取得核准,已涉及藥事法規定,違者可處3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罰鍰。若販售禁藥、偽藥,可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5000萬元以下罰金。
另外,取得衛福部核發小綠人標章的健康食品,可表達其保健功效,但不得宣稱有醫療效能。未經認證的一般保健食品,僅能依一般食品販售,倘宣稱有功效或療效均已違反相關規定。民眾可上網至衛福部食藥署食品藥物消費者專區https://consumer.fda.gov.tw/查詢最新食品與藥品安全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