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影像培力營自2003年開辦以來,已培育近千位民眾學習影像技巧,參與學員大部分雖非影像專業出身,但拍攝議題往往能貼近生活,創作出許多讓觀者共鳴的作品。文化局表示,今年培力營成果放映將在11月8日於新竹市影像博物館登場,開放免費自由入座,作品主題包含土地關懷、在地人物、產業及個人情感。
文化局說明,此屆預計放映23部精彩紀錄短片,拍攝主題多元,其中2部作品是去年培力營的關係創作:《手心》導演為去年《看見聲音》影片的被攝者,今年翻轉鏡頭,親自投入課程,以自己身為聽語障者的視角紀錄手語翻譯者的故事,內容情感真摯、十分感人。《我的嘻哈同學要出征》為去年《我和仙女跳嘻哈》的續作,導演的友人在中年階段投入嘻哈領域,影片呈現「熟齡嘻哈」從開班、練習到上台表演的過程,透過嘻哈串聯起不同世代的對話。
文化局指出,此屆還有多部動人心弦的佳作令人矚目,《休止符》導演父女檔是作者也是被攝者,透過一家人的相互訪談,讓觀者在幽默的分鏡中感受到真摯的親情;《我在新竹做長照》紀錄3位不同居服員故事與工作情形,使觀者看見長照體系的現況並思考未來;《110跨世紀老奶奶的密記》導演拍攝110歲婆婆的生命故事,長輩親身講述日常生活生動可愛,是難能可貴影像紀錄;《香山希望農場》被攝者李博透過自身專業,鼓勵並輔導青年投入友善農業,同時也為香山地區帶來新氣象。
文化局提到,《手心》拍攝手語翻譯者的故事,同時映照出聽語障者的生活困境。活動現場將提供手語翻譯與同步聽打服務,邀請聽語障者一同參加成果放映,也期望大眾對於聽語障者有更多的理解與包容。
文化局補充,每場次播放完畢拍攝團隊與被攝者隨即進行映後分享;現場還有抽獎活動,觀眾透過影片認識新竹的同時,還有機會把特色禮物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