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不是因為賺很多錢,而是因為少掉了會讓你變窮的壞習慣。」——Dr.Selena
我常常遇到學生對我說:「Selena老師,我明明有在賺錢,為什麼存款還是空的?」
有位年輕工程師,一年年薪將近兩百萬台幣,但每次見面時,他的焦慮卻比剛出社會的小資族還重。他每天加班,薪水不少,可是月底卻總是要刷卡預支,下個月再用薪水去補洞。
這種情況,並不是收入不足的問題,而是「壞習慣」像無聲的漏水管,一點一滴把錢流光。
財務上的失血,常常不是一筆大花費造成的,而是長年養成的一些錯誤習慣。這些壞習慣,不只是讓你變窮,更會讓你陷入財務焦慮、對未來缺乏安全感。
接下來,我要和你分享「五個最常見的壞習慣」。如果你能逐一修正,它們將會是你邁向財務自由最大的轉折點。
▊ 壞習慣一:只存錢,不投資
很多人從小被教育「要乖乖存錢」,於是把錢乖乖放在銀行。
可是,你知道嗎?當銀行定存利率只有 1%,而通膨卻是 2%~3%,你存在銀行的錢,其實是在「慢慢縮水」。
我常說,這就像你把一桶水放在太陽下,你看不見水流掉,但它正一點一滴蒸發。十年後,這桶水剩下的容量,可能不足以解渴。
真正的理財智慧不是「守財」,而是「讓錢流動」。投資,就是把水引入河道,讓它源源不絕。
別再只是把錢存在銀行,要學會讓錢為你工作。ETF、債券、房地產,這些都是普通人也能觸碰的工具。
▊ 壞習慣二:先花再存,永遠是月光族
有一次,我在課堂上問學生:「你們的薪水進帳後,第一筆支出是什麼?」
有人說房租、有人說信用卡、有人說買新鞋。幾乎沒有人回答「存錢」。
這就是典型的「先花再存」。結果就是——薪水還沒見底,慾望卻永遠填不滿,月底總是「還差一點」。
記住這個理財鐵律:存錢,應該是支出的第一順位。
把「先存再花」養成習慣,設定自動扣款,把儲蓄或投資當成固定支出。這樣,你才會真正開始累積財富,而不是每個月像打水漂一樣看著錢消失。
▊ 壞習慣三:靠加班賺錢,而不是靠系統賺錢
很多人以為「只要拼命加班,就能存到錢」。但你想過嗎?如果有一天,你生病了、失業了,甚至只是不想再加班了,你的收入會瞬間歸零。
我把這種模式稱為「勞力陷阱」:收入完全依賴於工時,一旦停下來,現金流也停止。
致富的關鍵,不是拼命工作,而是建立系統。
當你擁有股息、ETF配息、債息、房租、版稅…這些「被動收入」時,即使你放假旅行、甚至生病休養,錢依然會自動流進來。
這就是財務自由的基石:靠系統賺錢,而不是靠自己拼命。
▊ 壞習慣四:盲目跟風投資
你有沒有遇過這種情況?
朋友跟你說:「最近誰誰誰買了某檔飆股大賺!」你立刻心動去跟進;過沒多久,又聽說某個基金很熱門,立刻把資金抽出來追逐。結果一次次換標的,卻總是追高殺低,最後輸得一肚子氣。
這不是投資,這叫「投機」。
缺乏規劃的投資,就像在黑夜裡亂射箭,結果只有累,卻射不到目標。
真正的理財,是從你的目標出發:你要什麼時候退休?你想要月領多少現金流?你的風險承受度在哪裡?
先想清楚,再建立策略。只有長期規劃,才能讓投資成為助力,而不是陷阱。
▊ 壞習慣五:不願學習,只用舊方法過日子
「我不懂理財,所以不敢投資。」
「錢就是這樣,沒辦法改變。」
這是我最常聽到的借口。
其實,這才是最危險的陷阱。當你停止學習,你的收入和思維也會停滯。世界在改變,市場在進化,如果你還抱著二十年前的理財觀念,就註定跟不上時代。
學習,就是給自己最強的致富槓桿。
閱讀一本好書,上線上一門課,甚至跟財務教練聊一次,都可能改變你一生的金錢路徑。你以為是花時間,其實是幫自己省下十年的冤枉路。
▊ 致富是習慣的選擇
變窮不是因為你賺得少,而是因為壞習慣一點一滴地侵蝕你的財務基礎。
想要致富,不必一夜暴富,也不是靠天降橫財,而是每天做出一個正確選擇。
- 存錢要先於花錢。
- 錢要學會流動。
- 收入要靠系統,而不是時間。
- 投資要有策略,而不是盲目跟風。
- 最重要的,永遠要保持學習。
當你把這些習慣內化到生活裡,你就會發現——財務自由不是遙不可及的夢,而是一步一步,用正確
習慣築起來的現實。
【閱讀更多文章請至:財富覺醒 世代大不同-理財周刊25周年慶專題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