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顎裂寶寶有福了!終於不用舟車勞頓北上就醫 台中就能進行修補手術治療

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 2025-11-03 10:42

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整形外科顱顏團隊,在盧亭辰醫師帶領下今年夏天正式展開唇顎裂手術服務,迄今已順利完成兩例唇裂手術與一例顎裂手術,象徵台中地區顱顏醫療正式邁入新紀元。

其中一位單親媽媽獨自扶養四個孩子,原本為手術奔波焦慮,如今只需30分鐘車程就能完成手術,讓寶寶能在家附近治療,心裡踏實許多;另一位大里寶寶於產檢即發現唇顎裂,由婦產科和顱顏團隊提早介入,出生後立即安排評估與手術,讓家屬感受到「從產檢到手術」的一條龍式照護。「孩子的笑容,不該被距離阻隔。」盧亭辰醫師團隊如此形容這次的成就。盧亭辰醫師說,我們最大的目標就是讓中部的孩子不用再舟車勞頓北上,也能在家鄉接受同樣水準的治療。

盧亭辰醫師表示,唇顎裂手術的挑戰極高,年紀小的病人需要小兒麻醉團隊嚴密規劃,術後照護也必須完整落實。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的護理團隊特地北上至桃園長庚顱顏中心學習,從傷口管理、餵食與家屬衛教流程複製到台中。整形外科、小兒科、麻醉科與護理的跨科合作,再加上與桃園長庚的密切支援,確保醫療品質與國際同步。

盧亭辰醫師指出,唇顎裂治療不是單次手術,而是一條長期「成長路徑」。該院依循長庚體系,結合婦產科、整形外科、矯正牙科、小兒科、麻醉科與護理團隊,從產前到成年提供階段性治療,並與長庚體系病歷相通,確保完整照護。

1、產前與新生兒期

透過產檢超音波,多數唇顎裂可在孕期早期被偵測出。大里仁愛婦產科特別邀請林口長庚許晉婕醫師支援高層次超音波檢查,進一步判斷胎兒唇顎裂的型態與嚴重程度,讓準媽媽能更安心,也能及早與顱顏團隊討論治療計畫。新生兒出生後,顱顏及小兒科團隊會立即訪視,協助餵養與照護;必要時,矯正牙科也會介入進行鼻牙槽塑型,確保後續治療順利銜接。

2、嬰兒期(3–12 個月)

3–5個月進行唇裂修補,9–12個月完成顎裂修補,恢復口腔並利於語言發展。

3、幼兒期至學齡前(1–6 歲)

持續關注中耳、牙齒與語言,若鼻音過重或發音困難,必要時進行語音矯正手術,目標是進入小學前具備清楚完整的語言功能。

4、學齡期(6–12 歲)

9–11歲進行齒槽骨修補與第一階段矯正,並給予心理支持,幫助融入校園。

5、青少年期(12–18 歲)

完成第二階段矯正,必要時進行正顎、鼻整形或唇部修正手術,改善咬合與外觀。

6、成年期

多數患者已完成主要治療,僅需追蹤或細部調整。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