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山林裡的文化饗宴 「能高賽德克山村遊—大地餐桌」登場

記者吳素珍/南投報導 2025-10-18 15:56

前菜部分,則取材於獵人以「八角金盤葉」包裹小米與煙燻肉作為狩獵口糧的故事,轉化為文化再現的「獵徑充糧—林霧蒸香獵人粽」。(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提供)

「能高賽德克山村遊—大地餐桌」由米其林指南綠星張皓福主廚與部落居民攜手合作,今(18)日於南投縣仁愛鄉都達國小為旅人獻上一場融合創意與傳統的美食文化饗宴。

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推動「能高賽德克山村綠色經濟發展培力輔導計畫」,透過嶺東科技大學自2024年起積極協助在地部落培養飲食美感,並延續珍貴的賽德克文化。計畫特別邀請台灣米其林指南綠星主廚參與,以訪談及交流的方式,蒐集部落居民心中的在地特色與飲食記憶,並設計培力課程,讓居民從美食中學習文化價值。

能高賽德克山村遊—大地餐桌」一道道蘊含文化故事的佳餚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提供)

能高賽德克山村遊—大地餐桌」一道道蘊含文化故事的佳餚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提供)

培力課程使居民們不僅走出部落,親自前往台中的主廚餐廳觀摩學習,更透過主廚的創意菜單設計,體會「飲食不僅是一盤料理,更是一段文化故事」。其中更將台14線沿途可見的山間烤雞,以全新風味呈現,並融入部落風味餐裡熟悉的元素,讓傳統食材展現新的樣貌。

活動當天安排一系列豐富的賽德克文化體驗,邀請旅人化身「一日賽德克人」。(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提供)

活動當天安排一系列豐富的賽德克文化體驗,邀請旅人化身「一日賽德克人」。(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提供)

本次的「能高賽德克山村遊—大地餐桌」是由米其林指南綠星張皓福主廚與部落居民攜手合作,從「如何定義風味餐」展開討論,共同繪製一道道蘊含文化故事的佳餚。居民們分工合作,以同樣的食材,透過不同的理念與料理手法,18日於南投縣仁愛鄉都達國小為旅人獻上一場融合創意與傳統的美食文化饗宴。

將台14線沿途可見的山間烤雞,以全新風味呈現,並融入部落風味餐裡熟悉的元素,讓傳統食材展現新的樣貌。(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提供)

將台14線沿途可見的山間烤雞,以全新風味呈現,並融入部落風味餐裡熟悉的元素,讓傳統食材展現新的樣貌。(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提供)

大地餐桌菜單設計是由主廚與族人共同發想,融入在地食材與文化意象。以沙拉為例,選用櫛瓜、紅蘿蔔作為基底,結合賽德克女性織布、通往祖靈認可的彩虹橋意象,創造出「織紋之間—賽德克交錯彩虹詩」的創意料理。而前菜部分,則取材於獵人以「八角金盤葉」包裹小米與煙燻肉作為狩獵口糧的故事,轉化為文化再現的「獵徑充糧—林霧蒸香獵人粽」,讓餐桌成為傳遞部落智慧與生活記憶的舞台。

活動當天除了精緻料理饗宴,更安排一系列豐富的賽德克文化體驗,邀請旅人化身「一日賽德克人」。活動從紋面與族服開始,讓參與者彷彿走進電影《賽德克‧巴萊》的場景,體驗「成為真正的人」的精神;隨後在族人帶領下共舞傳統舞步,感受部落慶典的歡樂氛圍。旅人們也能親手製作昔日獵人上山狩獵時攜帶的獵人粽,並體驗射箭與陷阱等狩獵文化。

不僅如此,旅人可現場親身走入賽德克傳統家屋、穀倉與瞭望台等賽德克人傳統生活空間,感受建築背後所蘊含的生活智慧與文化底蘊。

能高賽德克4村9部落橫跨春陽村、精英村、都達村與德鹿谷村,沿線居民以賽德克族為主,並擁有知名的能高越嶺國家步道,展現豐富的自然與人文風貌。從春陽村今年剛利用傳統工法修繕完成的「史努櫻步道」、春陽溫泉、宋愛花傳統編織,帶領遊客認識賽德克傳統建築、沿途認識獵人狩獵文化與特色植物,登上暸望台遍覽春陽美景,最後可以來到環境清幽的春陽溫泉放鬆自己;精英村帶領旅人體驗傳統取火,從擊石取火、燧石點火…,更有多項賽德克獵人與文化體驗活動,從傳統射箭、陷阱、編織DIY等,提供旅人多樣化的選擇;都達村境內的百年日式木板屋、霧社事件遺跡—「總頭目鐵木.瓦歷斯紀念碑」、「101個人頭事件」帶領旅人從歷史事件了解賽德克人;處於濁水溪最上游的德鹿谷村,這裡是賽德克族祖先早期定居的祖居地,日治時代族人在「黃金步道」採砂金做為維生,現在旅人可以來此體驗「淘砂金」活動,黃金步道溪水清澈見底涼快無比,大人小孩都愛的戲水好去處,沿線還有西西靈鳥巨石、德鹿谷瀑布、人頭石等景點。

能高賽德克山村提供各項遊程供旅人選擇,南投分署表示,期盼透過大地餐桌與文化遊程,推廣部落觀光,展現山林的人文與自然之美。相關景點與旅遊資訊可上網查詢(https://nenggao-seediq.com/)。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