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際偶戲節 當代馬戲與國內外偶戲跨界演出

記者陳致愷/雲林報導 2025-10-12 17:11

當代馬戲與傳統戲劇的跨界結合,讓大小朋友感受文化的多元與無限可能/翻攝照片

10月11日國慶連假第二天,雲林國際偶戲節持續熱鬧舉行,白天有國際團隊進行以偶為主題的精彩演出,晚上則有藝響台灣文化劇團及Eye Catching Circus 創造焦點,帶來融合當代馬戲、傳統與創新的文化表演,許多爸媽帶著孩子一同到場參與,感受文化跨界的魅力與樂趣。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今年偶戲節持續以「在地扎根、國際交流」為核心精神,邀請國內外偶戲團到來進行互動演出,包括一人劇場的日本偶劇、趣味橫生的美國偶劇、充滿歡樂氛圍的韓國巨型偶以及哥倫比亞的童話偶劇,形式各異,各有特色,國內戲臺有雲林傑出演藝團隊「黃世志電視木偶劇團」、「吳萬響掌中劇團」以IP角色「偶藝戲」、「偶巴」演出、「霹靂全球品牌授權」帶來的球尾麒麟現場互動演出,讓全家大小都能在現場共同感受文化的魅力與樂趣。

晚上的「超越偶戲臺」,由藝響台灣文化劇團的《悟空大鬧馬戲團》打頭陣,以齊天大聖孫悟空為故事主角,將傳統神話角色帶入奇幻場景,與巨型恐龍偶同台對決。表演融合了雜技、舞蹈、火舞,還不時與台下大小觀眾互動,現場笑聲掌聲不斷,接續登場的Eye Catching Circus創造焦點,則以當代馬戲作品《小丑八怪》為雲林的夜晚增添一份浪漫與哲思,該劇改編自安徒生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透過故事中的小丑角色重構夢想與希望的主題,表演者透過雜耍、疊羅漢、高空特技等馬戲形式,營造出奇幻與詩意兼具的氛圍,大朋友與小朋友們都看得目不轉睛。

陳璧君指出,此次「超越偶」系列演出,將布袋戲與當代表演藝術並置,展現了跨世代與跨領域的深度交流。藝響台灣文化劇團的傳統神話與當代表演融合,Eye Catching Circus創造焦點的馬戲詩意與幽默對話,共同在舞台上建構出一個「文化交會的場域」,適合全家大小共同欣賞。

「超越偶戲臺」除了吸引許多大小朋友一同來欣賞之外,立法委員張嘉郡也到場,與陳璧君一起在台上,以有獎徵答送「偶藝戲」、「偶巴」的方式和大家互動,張嘉郡表示,每一年的雲林國際偶戲節都推陳出新,讓來自全國的鄉親,可以在這個科技快速變化的時代,透過偶戲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度,在立法院她也會持續為地方的文化藝術爭取更多的資源,希望雲林縣能夠舉辦更多像偶戲節這麼優質的活動。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