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史博「神木之森民眾記憶番外篇」5部短片赴日放映 展現臺灣文化記憶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2025-09-24 06:00

作品各具特色,運用記憶庫網站豐富素材,從個人記憶出發,延伸至地方歷史與文化空間的再現

公共電視自推出與日本放送協會(NHK)攜手打造之《神木之森:阿里山森林鐵道紀行》8K高畫質紀錄片以來,廣受外界好評,展現阿里山鐵道百年歷史文化記憶及壯麗自然景觀。為延續文化推廣初衷與鼓勵民眾應用國家文化記憶庫素材創作,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與公共電視合作舉辦「神木之森民眾記憶番外篇」活動,並委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執行「神木之森:民眾記憶番外篇」AI影片工作坊。

「神木之森民眾記憶番外篇」是從阿里山森林鐵道的故事出發,由臺灣民眾運用科技工具結合國家文化記憶庫豐富素材與個人記憶所創作的影片,並精選五部作品於2025年9月21日在日本東京 Aqua City 台場聯合劇院隆重放映,向日本觀眾展現臺灣的獨特文化魅力、民眾運用數位素材轉譯為影像作品的詮釋力。

五部入選作品各具特色,從個人記憶出發,延伸至地方歷史與文化空間的再現:陳宜玲〈神木之森 喚起七年前美好的旅程〉以車票與紀念品喚起七年前的森林鐵道旅程;梁文賓〈一張十年車票 最後的告別之夜〉記錄中壢火車站熄燈前的最後一夜;黃震營〈黑金歲月:三貂嶺百年足跡〉描繪礦業聚落的興衰轉變;楊惟宸與黃雅琳〈會呼吸會吟唱的屋子〉以鄒族獵人之屋展現文化的日常實踐;劉育民〈阿嬤的火車嗚嗚〉則記錄母女共遊阿里山的溫馨旅程。

這些作品於日本與《神木之森:阿里山森林鐵道紀行》8K紀錄片一同呈現,讓臺灣文化記憶在國際舞臺上發聲,而透過常民視角與創意敘事,阿里山的故事不僅被保存,更在AI的科技助力下創造新的敘事模式與更多鐵道記憶的感動故事。臺史博以博物館專業營運「國家文化記憶庫」網站,也將持續推動臺灣特色素材的蒐集,提供民眾更多可開放利用素材進行跨域多元應用,並展現臺灣的文化價值。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國家文化記憶庫(Taiwan Cultural Memory Bank):https://tcmb.culture.tw/zh-tw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