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40至50年代的民眾而言,腳踏車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生活日常的一部分,曾是上學、約會與接送孩子的重要夥伴。在養護機構裡,許多長者因疾病或長期活動量不足,導致下肢退化只能仰賴輪椅移動。但誰說年紀大了,就不能再次「騎車」追夢呢?
永信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趙明明表示:本會連續十一年承辦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創齡─銀向樂活』全國老人福利機構運動會,感謝姜義村教授持續指導與陪伴。今年,我們為了強化長者下肢肌力與核心穩定性,特別引進由昇陽自行車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AR腳踏車,並獲得施和鋐董事長與陳素梅總經理的支持,提供三組機台給松柏園老人養護中心、慈恩老人養護中心及悠然山莊安養中心分別進行賽前訓練。這一個月的練習,展現的成果令人驚喜。長者心肺功能顯著改善,因此競賽項目的吹箭與排球等項目的表現也大幅提升,連原本不敢期待的「穩定托球、靈活救球」,都能做到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姜義村教授表示:「我始終相信,運動沒有年齡限制,只有參與與否。長期推動運動平權與共融賽事,就是要讓每個人都能在『愛運動動無礙』的理念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創齡運動會不只是比賽,而是長者找回身體功能、重新與自己對話的舞台。 每年我都希望注入新亮點,讓大家透過運動看見自己、也看見生命的無限可能。」
悠然山莊_阿秀奶奶(化名)說:「中風後我一直靠輪椅移動,從沒想過有一天還能再次騎上腳踏車。當騎上去的那一刻,我真的超感動!騎著騎著,想起載孩子去補習的回憶。經過這一個月的練習,加上國手楊孟樺老師教我打排球的技巧,讓我打排球的穩定度變好,托球、救球都難不倒我,真是太棒了!」
慈恩中心阿華爺爺(化名)說:「膝蓋開刀後,本以為這輩子再也不能騎腳踏車了。沒想到這次不但騎到了,還挑戰了上坡下坡的模擬訓練,剛開始還氣喘吁吁的,經過練習,現在不但吹箭比賽常常拿高分,我的心肺功能也增強了,感覺自己年輕許多!」
這些改變,來自一台腳踏車的驚喜,也是對長者的尊重與用心,這一刻,他們不只是踩動腳踏板,更是在踩出回憶、踩向希望!不管你幾歲,運動永遠不嫌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