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三山國王廟修復未滿2年卻淹水 議員要求改善不合時宜制度

記者莊漢昌/台南報導 2025-08-07 16:25

國定古蹟「台南三山國王廟」甫於2023年修復完工,不料本次受丹納斯颱風及短時強降雨侵襲,廟內地板卻嚴重積水、梁柱也漏水,引發地方高度關注。市議員蔡宗豪昨日前往現場會勘,強調這次災情是文化部在修復設計階段規定不得保留「天溝」,才導致排水不良、積水惡化,是制度不合時宜的結果。

蔡宗豪表示,三山國王廟是全台唯一潮州派匠師所建、保存最完整的粵式廟宇,是珍貴的國定古蹟,也承載在地客家信仰與歷史記憶。但這次風災中,廟內多處嚴重滲水,正殿梁柱也受損,讓信眾憂心不已。廟方反應,尚未修復工程前,少見因雨天而造成殿內淹水之情況,推測廟過去設有天溝系統,有效引導屋頂雨水排出。但升格為國定古蹟後,修復工程文化部以「回復原貌」為由,沒設置或保留完整的排水系統,導致此次大量雨水無法即時排出,反而加速古蹟受損。明明有科學的排水設計,卻因制度僵化被迫取消,這樣的做法不但不合理,還對古蹟造成傷害。

蔡宗豪說,這次災情對古蹟造成的影響,中央文化資產的修復制度應檢討,地方政府也該捍衛文化資產與古蹟,他也會透過立法委員謝龍介辦公室,將此次的淹水情況及改善計劃,提案給中央,讓未來修復工程在尊重歷史原貌的同時,也能兼顧功能安全與現實環境。

蔡宗豪表示,三山國王廟雖已升級為國定古蹟,市府仍有委辦工程責任,市府與文化部應立即進行災後評估與修繕,盡快恢復三山國王廟的完整性,讓地方信仰中心不再受損,真正落實文化資產的永續保存。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