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麻醉下喉部注射 醫:嗓音以及吞嚥治療的新選擇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2025-08-06 15:21

長期聲音沙啞、說話氣音過重,或吞嚥困難,這些日常看似不嚴重的困擾,可能與聲帶功能障礙或喉部結構異常有關。成大醫院耳鼻喉部洪上祐醫師指出,透過「局部麻醉下喉部注射治療」,有望明顯改善發聲與吞嚥功能,對許多不適合傳統手術的患者而言,是一項安全又便利的療法。

洪醫師說明,發出聲音仰賴兩項關鍵條件:一是聲帶能準確地向中線靠攏完成閉合,二是聲帶組織需具備一定的彈性與厚度。當聲帶因神經受損(如聲帶麻痺)、萎縮、或聲帶溝等疾病,導致閉合不全時,就會出現說話漏風、音量變小、講話容易疲倦等情況。嚴重者甚至造成吞嚥困難或嗆咳,影響日常生活與社交自信。

洪醫師進一步說,目前可透過「局部麻醉下聲帶注射」療法以改善,將填充物質注入聲帶內,補足空隙、增加厚度,使其恢復閉合功能,改善聲音與吞嚥狀況。治療過程僅需10至15分鐘,且大多可於門診完成,無需住院或全身麻醉。

此外,對於聲帶囊腫、息肉等良性病灶,亦可採用「局部麻醉下注射類固醇」治療,達到局部消炎及縮小病灶體積。此方式無需開刀手術、無需全身麻醉,注射療程恢復期約3天,遠低於傳統手術後至少需禁聲一週,對於語音使用頻繁的職業族群(如教師、演講者、歌手等),高度實用。

洪醫師表示,針對吞嚥困難,若主要因素為環咽肌功能不全,也可透過「局部麻醉下注射肉毒桿菌素」,放鬆過度緊繃的肌肉,改善吞嚥症狀。此療法並非適用所有患者,對不同因素所致的吞嚥困難,治療效果可能有限,需由專業醫師詳細評估個別病患狀況和適合治療。

洪醫師強調,局部麻醉下的喉部注射,為無法接受全身麻醉或不適合傳統顯微喉部手術的患者,提供了安全且具實用性的新選擇,讓更多聲音與吞嚥功能障礙的患者,看見改善的希望。每一位患者適合的療法,都須經專業醫師謹情評估,以確保治療效果與安全性。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