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六至七月是全台各級學校學生的大考季節,從學測、指考到期末考,龐大的課業壓力讓不少學生出現焦慮、失眠、情緒低落甚至恐慌等問題。根據臨床觀察,這類考前情緒困擾,若未及時處理,常導致考生表現失常,影響升學及自信心。面對這樣的情況,桃園療養院腦醫學中心所導入rTMS(重複經顱磁刺激)與生理回饋治療(biofeedback),能夠協助學生穩定情緒、恢復最佳的認知與專注狀態。
考試不只是對知識的挑戰,更是對心理素質的考驗。壓力過大會刺激自律神經系統過度反應,引發心悸、手抖、胃痛、注意力分散與睡眠障礙等現象。這些反應若未妥善處理,容易演變為焦慮或憂鬱傾向,直接影響考場表現。
研究顯示,長期處於高壓與焦慮情緒下,大腦前額葉功能會受到抑制,導致注意力不集中、短期記憶力下降、情緒反應失控,進而影響考試表現。針對這樣的情況,醫界開始重視「非藥物」介入方式,尤其是針對青少年族群,希望在不依賴藥物的情況下,改善其壓力反應與情緒調節能力。
rTMS是一種安全、非侵入性的腦刺激技術,透過磁場刺激大腦特定區域(左側背外側前額葉),能夠活化情緒調節網絡與提升注意力機能,過去常應用於憂鬱症與焦慮症治療,而近期有研究指出,短期的rTMS療程可有效改善與壓力、焦慮有關的神經迴路,提升大腦對情緒的調節能力,幫助個體維持穩定思緒與正向心態,對對準備大考的學生尤其有幫助。
此外,生理回饋治療則利用心跳、呼吸、肌肉張力等即時生理指標,讓學生透過視覺或聲音回饋,學習如何控制身體反應、放鬆緊繃情緒,有助於協助學生提升自我覺察與抗壓能力,在面對考試情境時自動啟動穩定機制,降低緊張與身體症狀。
桃療一般精神科詹佳祥主任提醒,當學生出現長時間失眠、胃痛、哭泣或反覆表達「自己考不上」、「很想放棄」等負面情緒時,家長與師長應高度警覺,鼓勵學生尋求專業協助。透過rTMS與生理回饋等新世代治療方式,不僅能提升短期的情緒穩定與睡眠品質,在不需依賴藥物的情況下,就能穩定神經系統,幫助孩子順利度過考前壓力期。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學生與家長不再需要獨自面對考前情緒風暴。結合心理支持與科學治療,每位考生都有機會在壓力中脫穎而出、穩定迎戰人生的重要關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