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爆量甩尾盤後 股價呈現貼息下跌就這樣沒救了嗎?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5-07-03 15:30

▲圖片來源:華碩公司官網

     


華碩(2357)在6月24日最後一盤股價急拉從704元直接衝上745元漲停價,同時創下歷史新天價,引發市場話題關注,市場有一派傳言可能是[胖手指錯單]最後5分鐘試搓忘記撤單,另一個則是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進場拉抬,此ETF規模達1636.98億元,排行台股ETF第六大。
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持股名單可以發現,唯一新入列的就是華碩,且一舉衝至第九大持股,持有華碩7,356張、金額為54.8億元、權重占比為3.32%,所以由此可知幕後黑手是由ETF被動買盤進場所導致。

復華投信表示指出成份股漲跌幅為市場供需結果,若市場站在買方者居多,則可能造成個股價格上揚,因指數調整而造成個股大漲或承壓的新聞亦不在少數,不排除有其他相關ETF同時增持或調整的行為導致股價大幅波動。

00929所追蹤的「特選台灣上市上櫃科技優息指數」,成分股大換血,新納入仁寶、華碩、美律、群電...等一共17檔類股,同時刪除京元電子、聯發科、台灣大、日月光投控...等一共17檔類股。

實際上00929 是 6/26 開始換股,但法規規定有前兩日的提前調整彈性空間,00929 鎖定 6/26 除息的華碩,搶買就是要領到息,後續有資金可以發放,但也因此代價就是領到了股利股息換到了資本利得的虧損。


但是 00929 與 華碩(2357) 兩檔股價呈現兩樣情?!  一篇來看懂相關的影響性

▲圖片來源:CMoney

首先 關鍵理解ETF是一籃子股票的合成,ETF並不是追蹤一檔股票,而是追蹤一組成分股,所以即使單一個股下跌,只要其他成分股夠強勢,整體ETF的淨值還是可能會上升,針對上面觀察目前華碩在00929內的佔比大約是3.32%,所以受到的衝擊與影響並沒有到非常大。

ETF 主要是被動追蹤指數,股票權重提高或資金流入,ETF也會被動調整買進,即使價格偏貴偏高,所以要注意ETF的漲跌主要來自於整體組合的平均報酬,而非短期單一個股。

其次 ETF的淨值與股票的實際價格也會呈現溢價或是折價的情況,也就是說實際的價格是針對市場的需求導致,多數投資人大量買進很有可能會造成溢價(市價大於淨值)的情況,而淨值(NAV)指的就是(所有成分股市值總和 – 費用)÷ 總發行單位,基本上最終長期實際價格與淨值(NAV)走勢會高度一致,因 ETF 本質是被動追蹤指數,其價值來源即來自成分股資產,因此造成00929與華碩(2357)股價兩樣情的原因在此。


華碩有機會填息嗎?

歷年華碩除權息表現:

年度        除息前股價(元) 填息天數    年殖利率(%) 
2025 700 -- 4.86%
2024 490 8 3.47%
2023 312.5 18 4.80%
2022 319 319 13.17%
2021 351 82 7.41%
2020 246.5 55 5.68%
2019 232 135 6.47%
2018 273 大於360 5.49%
2017 280.5 165 6.06%
2016 282.5 56 5.31%
2015 271 3 6.27%

可以觀察到歷年來其實華碩(2357)填息的時間都相對來說比較長,但是近兩年相對來說較快幾乎20日就能填息完畢,填息的速度通常反映公司獲利能力、市場認同度、未來前景的展望。

近期華碩也跟者搭上AI浪潮,鎖定全方位AI領域、賦能旗下各產品線與服務,在涵蓋AI PC、AI Server、Edge AI、AIoT等全方位應用場域,在2024年受惠搭上AI Server出貨熱潮、提前達成伺服器事業營收倍數增長目標,並在首波Copilot+ PC取得市占優勢,加上既有在電競、板卡等主力業務維穩居前地位,去年寫下獲利創歷史次高的佳績,每股EPS賺42.3元,成長動能相比過往有更顯著的提升與突破,展望後市填息與再創高的機會還是相當高,需要時間等待。

【延伸閱讀】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