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供應鏈加速重組、區域經濟融合日趨緊密浪潮中,台灣企業正處於一個關鍵轉折點。如何在全球競局中突破重圍、建立國際競爭優勢,成為國內企業領袖關注的焦點。針對此現象,台灣與東協國會議員關係總會(TACF)、同時身兼國會與國家產業全球發展促進會(CGA)的總會長劉意川,提出了深具戰略視野的觀察與建議。
雙軸並進:企業國際合作新篇
「東協市場不僅是台灣企業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更是台灣中小企業打開全球布局的黃金跳板。」劉意川總會長語重心長指出,自己長年參與國際交流,親身見證東盟快速崛起的潛力與影響力。
面對這塊超過六億人口、經濟成長快速的新興市場,他深信台灣與東協的連結,不僅能開拓商機,更能為台灣企業建立穩固的全球立足點。劉總會長進一步指出,成立「Aim國家產業.國際經濟特區發展集團」,正是積極協助台灣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的具體行動;這個整合資源加乘人脈鏈結的Aim集團品牌,勢必成為台商邁向國際的堅強後盾。Aim集團如同助跑器,能幫助企業加速跨越語言、法規、市場的種種壁壘。
因應政府新南向政策,經濟部啟動「境內關外、境外關內 」雙軸策略。將提供台灣企業前所未有的國際合作契機。該策略不僅突破地理疆界思維,更以全域資源導向,協助企業跨境合作中取得突破。劉意川總會長強調:「這不只是政策層面的推動,更是企業生態的改革。」他表示,對全球經濟新局,台灣企業絕不能墨守成規,建議積極參與區域經濟聯盟,「才能讓我們在全球供應鏈重塑之際,搶得先機。」劉總會長特別提醒,企業應以更開放、靈活的姿態,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市場,「資源整合、策略聯盟將成為致勝關鍵」。
柬國落地:東協核心戰略首站
柬埔寨王國為何成為Aim國際經濟特區全球計畫的首站?在劉總會長的規劃藍圖中,這個「非典型」的選擇,其實蘊含著極具戰略性的遠見。
「我們不是憑感覺選址,而是透過一年以上的實地評估與政府高層、產業先進等互動後,才決定從東協新虎──柬埔寨出發。」他指出,柬埔寨具備五大關鍵優勢:1.位居東協心臟動脈;2.政策開放;3.年輕人口結構的勞動力;4.以美元計價降低匯率風險;5.新世代政府團隊開明務實;皆讓柬埔寨王國成為國際企業投資的沃土。
Aim特區因此於柬埔寨實居省正式啟動第一站。該特區特別規劃不易申請之「經濟特區」,不僅享有九年免稅政策、完整行政協助、跨國法律與會計服務,亦導入智慧城市設計,包括:地下電纜、AI監控系統、機器人巡邏與駐地保全等安全設施,是目前全柬埔寨規格最高的產業聚落。
目前已有逾百家企業主一起打團,結合上、下游產業鏈前來Aim特區設廠,含括台灣上市、上櫃公司,以及來自美、日、韓、歐洲等地之眾企業。「我們不只是為企業建造穩妥的廠區聚落、國際會展中心、海外菁英總部和國際商圈來串連全球訂單,更是建造一個台灣人驕傲的未來之城。」劉意川總會長自豪表示。
雙環核心:擘劃產業全球版圖
Aim的戰略目標,絕非止步於柬埔寨,而是要以此為首站,邁向東協各國,再延伸至美洲、中東與歐洲,建構一座座互通有無、具備聯動能力的「經濟特區連鎖城市」;其終極標的,是營造一個跨洲整合、快速轉移、具備世界台灣系統思維的全球產業網絡。
目前,Aim集團已擬定北美、澳洲布里斯本、馬來西亞、印尼、日本與東帝汶的廠區園址計畫。每一處據點的選定,皆經過經貿分析、運輸交通、當地國政策、法治安全及產官學合作度的多重指標做縝密評估,確保未來每座Aim城市皆能與各基地無縫鏈接,形成產業與人力資源的高效互助網絡。
與此同時,美國休士頓的Aim北美總部亦即將啟動使用,未來將與Aim加州好萊塢,成立雙A國際商務中心、菁英俱樂部及國際EMBA,形成美國產業園區之主軸,彼此協同發展,構築橫跨太平洋的「亞洲─美洲」雙環核心架構。
「我們不是讓企業分散於全球,而是要建構一套台灣系統且可快速移轉與串聯、可擴充的全球城市鏈系統,讓台灣企業邁向國際。」劉意川總會長強調,Aim的DNA,在於複製、聯合與倍增。
三重平台:跨界整合新型路徑
當企業國際化不再只是出口產品,更是輸出價值、文化與制度,Aim城市不僅是企業集聚的產業特區,更是一條通往世界的文化橋梁與策略樞紐。每一座經濟特區內皆規劃設立「教育學院」,教授當地民眾語言、技能與台灣文化,並特別設置「台灣原住民文化專區」,作為多元文化的展示場域,彰顯台灣兼容並蓄的價值內涵。
「我們要讓當地人和各國民眾認識台灣,也讓台灣人能夠融入當地。Aim的本質,是雙向理解與合作。」劉意川總會長說明。未來,Aim也將與台灣各大專院校合作,輸出教育資源、派遣師資,並同步招收當地青年赴台交流,開拓一條融合文化、教育與人脈的新型教育外交路徑。
因此,Aim不只為企業主服務,更為廣大青年與專業人才提供多元職涯發展的空間,更提供百工百業皆能有高含金量的國際發揮絢麗舞台。「我們期待Aim不只是企業的出海港,更是青年夢想首選的啟航基地。」劉總會長自信道。
轉型共榮:Aim聯盟深層使命
在地緣政治升溫與全球不可控之人為政治挑戰,台灣企業已站上轉型升級的分水嶺。面對人力成本高漲、資本規模受限,以及對國際法規與資金運作的不熟悉,逾九成中小企業難以獨力跨足國際市場,亟需一套系統性的協助機制。
「Aim的價值,就是在眾企業中最需要的時刻,給予顧問化的企業出海陪跑與協助。」劉意川總會長坦言,從招商說明、選址規劃,從政治談判到稅法支援,Aim正是結合「外交+產業」雙引擎的一支先鋒隊,為台灣中小企業開闢出全新藍海。
未來,Aim將持續深化在東協、日本、中東、美國與歐盟等據點佈局,預計十年內完成涵蓋全球12+1的跨區域經濟特區鏈結架構,形成一個具備高度互聯性與實體支援的「Aim城市聯盟」,成為台灣企業走向世界的穩固靠山。
鏈結全球:打造台灣世界品牌
「Aim是我們獻給台灣的國際名片。」在劉意川總會長眼中,這不僅是一場企業出海的投資布局,更是一場以台灣之名、走向世界的品牌打造行動。他期許,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的歷史關口,Aim所推動的,不僅是經濟輸出,更是一場結合文化、教育與制度的全方位經濟產業品牌工程。
Aim,不只是地圖上的一個經濟特區地標,更是一個代表未來願景與價值的全球標誌、國際經濟特區的品牌首選。從台灣出發,鏈結世界,為企業創造新機遇,也為台灣鋪展更具主動性的國際舞台。
這不只是劉意川總會長的願景、Aim的緣由,更是立足台灣、邁向世界,打造一座座創新的國際AI智慧企業家園的品牌旗艦!
更多精彩內容 就在 [理財周刊1291期] 👈點紅字看更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