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以來首現含萊劑進口豬腳 食藥署:合格放行案件在科學分析下可接受風險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25-05-05 15:00

烤豬腳示意圖。(圖/資料照片,圖源:Pixabay)

台灣在2021年開放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豬肉,其部位皆有明確的殘留容許量規範。而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豬肉儀表板」顯示,4月29日有一批從澳洲進口的22.99公噸豬內臟類部位,被驗出含有微量0.001PPM的萊劑,雖然此數值遠低於法定殘留容許量,不過這是開放含萊劑豬肉以來,首次出現含有萊克多巴胺的進口豬產品,引發社會大眾關注。食藥署對此於今(5)日回應,牛豬肉產品均一體適用《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所有合格放行案件,都在科學分析下可接受風險。

食藥署表示,該署對食品所採取之管理措施,均在以維護食安優先的前提下,配合國家整體政策方向,透過科學分析原則,基於國人膳食風險評估及特殊飲食習慣,並參考國際標準而訂定,透過中央地方合作,持續依據《食安法》相關規定,落實邊境查驗與市場稽查。

食藥署說明,萊劑殘留容許量於牛肌肉,自2012年9月11日實施;豬肌肉、脂(含皮)、肝、腎及其他可食部位,自2021年1月1日實施。2012年9月11日至2025年4月30日邊境報驗牛肉及牛雜碎共計24萬9,609批,檢出萊克多巴胺計2,493批,其中,檢出萊克多巴胺超標不合格為6批,不合格批均退運銷毀;2021年1月1日至2025年4月30日邊境報驗豬肉及豬雜碎共計2萬5,466批,檢出萊克多巴胺計1批,其中,檢出萊克多巴胺超標不合格為0批。牛豬肉產品均一體適用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所有合格放行案件,都在科學分析下可接受風險。

食藥署指出,2021年至2025年4月間,於後市場對進口及國產之牛肉產品共抽驗6,141件檢驗乙型受體素(含萊克多巴胺),僅於2021年有1件「美國冷藏牛腱」檢出0.02 ppm萊克多巴胺不合格,已依法處辦,其餘皆合格;於後市場對進口及國產之豬肉產品共抽驗1萬8,501件檢驗乙型受體素(含萊克多巴胺),結果皆合格。

食藥署表示,「豬肉儀表板」是食藥署一直秉持檢驗結果的透明揭露,讓民眾安心。所有放行產品,都在科學分析下可接受風險。目前如此,未來也持續依「食安優先、科學分析、國際標準及市場稽查」辦理。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