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分析定心緒 不怕資訊洪流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5-04-30 14:45

PaPa在進入澳盛銀行後,發現銀行在評估企業時,除了最基本的財報分析,也會評估經營團隊、產業趨勢以及是否有被制裁等等,因為不知道要考慮這麼多「落落長」的資料,也讓PaPa在第一次交報告時就滑鐵盧,慘遭主管「愛的教育」。

先前PaPa在保險業時,以研究中小企業為主,進入銀行業後則更專注於上市櫃公司,財報受到法規限制,更為嚴謹。

「一般人在解讀財報時,至少要知道資產等於負債加業主權益(股東權益)這個公式」,PaPa解釋道,中小企業很多資訊都不透明,甚至財報是由會計或財務人員自己編製,所以很常出現不符合公式或資料錯誤的情況。此外,如果編制財報的會計師擁有事務所核發的簽證,也會讓財報上的資料更有保障。

選股四步驟 掌握八成財報資訊

PaPa在《銀行家選股法》中整理了選股四步驟,參考的指標分別為營收、三率(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稅後淨利率)、償債能力、現金流,PaPa說,這四項指標分析下來就已經囊括了七、八成的財報,他也一一解釋道這些指標不是光看月增率、年增率就好,其實還隱藏了許多資訊。

例如營收分析,應該剖析企業賣的到底是什麼產品、服務,主要出口到哪個國家,市場在哪裡,掌握這些情報,才可以在市場上有變動的時候判斷出影響程度。

獲利率方面,三率三升當然是最好的狀況,代表公司的訂單動能強勁,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獲利率不可能永遠在成長,維持平穩也是一種常態,除非連續幾季都「三率三降」,就需要敲響警鐘。

再來,企業的償債能力則會被銀行格外關注,避免出現違約風險,若是無法清償債務導致破產,對投資人也是很大的傷害。

最後是現金流,企業很常出現的情況是,賣出產品後還未收到錢就把這筆營收添加到財報上,若是這筆錢沒有收回來,營收再好看也是白搭,華碩三月中爆出的53億呆帳就是一個例子。

找飆股 還需要分析財報嗎?

「看財報這件事,不管對什麼樣的投資人都會有挹注」,財報分析常被認為是僅限於價值型投資的必做功課,PaPa解釋道,雖然財報是歷史數據,但能夠讓我們鑒往知來,例如透過2008年股災時期的財報,去了解企業在逆風下是否能持續成長、獲利。

雖然尋找飆股的投資人比起財報分析更偏好線型分析,但在了解企業的財報後,即使是偏好成長型投資的股民,也能在挑選飆股時,判斷企業的財務健康,讓投資更有底氣。

PaPa認為,分析財報是投資的基本,無論是投資短線還是長線,都會成為值得參考的指標,而他也遇過許多分析出的價值股飆漲的案例,更驗證了財報分析的重要性。

財報漂亮 股價卻沒動?

「明明財報很漂亮,為什麼股價一直沒漲?」這大概是許多投資人心中的疑問,也是多數人更偏好線型分析的原因。PaPa指出,上述情況其實再正常不過,以台積電三月初的股價表現來說,被認為穩賺不賠,甚至成為熱門存股的台積電,當時所公布的營收仍未衰退,但股價卻在一千元上下徘徊。

造成台積電股價不振的原因太多了,各種政策、新聞報導、財經機構的公開發言,都會影響市場情緒,PaPa表示,進出場還是要投資人自己判斷,分析財報就像是吃一顆定心丸,可以保證企業的前景樂觀,不會讓情緒被市場消息影響。

未來難以預測,總經環境下的未知因素數之不盡,現今川普政局下的股市變化就是最好的例子,財報雖然無法分析未來,卻會反映在政經變動下的利潤調整和應對,也可以看出企業管理階層的能力。

營收下滑 是企業出問題還是產業出問題?

營收下滑是企業出問題還是產業出問題?以最近的關稅戰舉例,營收下滑其實也證明企業是否有轉嫁風險的能力,例如身為晶片龍頭的台積電就有一定的議價能力。PaPa指出:「好的企業應該要有快速應變的能力,如果馬上受到很大的影響,就要考慮是否繼續持有」。

此外,企業到底在賣什麼,主要市場在哪,也是很重要的資訊,才能在發生如俄烏戰爭等國際事件時,評估是否會造成影響。

PaPa也額外分享,若一般人想分析產業趨勢卻無從下手,可以嘗試研究業界的龍頭,例如想分析AI server產業,就可以從廣達、英業達的財報切入。若是各家公司的營收都保持成長,可能代表產業正迎爆發期;若是各家財報表現不一,可能代表產業正發生轉變,就需要再深入研究企業情形。

「看財報的最終目的,就是知道公司在做什麼」,PaPa將自己過往的經驗,都整理成《銀行家選股法》,將資訊化繁為簡,書中加入了大量對話,有別於教科書式的教學,讓讀者在輕鬆閱讀之餘學習財報分析的知識。初學者在分析財報時,難免會因為大量文字、數據而寸步難行,所以可以先從營收入手,再慢慢擴大資訊範圍,而不是囫圇吞棗。

更多精彩內容 就在 [理財周刊1288期] 👈點紅字看更多

【延伸閱讀】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