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噪音嚇到求換同價小坪數 遭誆「已賣掉」 實登出來建商改口:樣品屋最後才賣

好房網/新聞中心 2025-04-20 20:24

好房網News記者王惠琳/綜合報導

購買預售屋風險多,若非口碑建商,小建案更是容易遇到不老實的銷售人員。一名網友就在Dcard上分享自己購屋血淚經歷,因為買的是已近完工的預售屋,實際看房時發現電梯噪音過大,本想用同樣價格換坪數較小的戶別,只求離電梯遠點,看上的物件卻都被以「已賣完」為理由回絕,沒想到等實價登錄揭曉,當初這些「已售完」的物件全都沒賣掉,建商才改口:「樣品屋最後才會賣」,讓他直呼受騙。

原PO表示,最初買時時建商就話術頻頻,先是聲稱停車位可以畫好幾個,簽約前也拒絕給合約審閱本,聲稱「沒簽約沒辦法給你,簽約了才會給」,第一次購屋的原PO經驗不足,便傻傻地簽約。

消費者購買小建商預售屋,卻遭遇種種話術。示意圖/好房網News記者呂詠柔攝
專家建議預售想撿便宜可從3面向著手。圖/好房網News記者呂詠柔攝

原PO一開始挑選的是頂樓電梯旁,看屋時他關上大門測試電梯運轉的噪音,沒想到一聽就嚇到,明顯的共振聲音讓他以為自己買的是捷運宅。於是他與建商協商,希望能換到離電梯遠一點的戶別,坪數小一點也不用退錢。但一連看上幾個物件,建商都聲稱已售出,只剩下一些較差的物件可選,要不然解約就得賠償一百多萬的違約金。銷售人員甚至暗諷原PO「是不是連晚上有秒針在動,你都睡不著的人」,讓他感受極差。

別無選擇之下,原PO只好接受較差物件,等近期交屋了,一查實價登錄才發現,當初那幾戶聲稱已賣掉的物件全都沒登錄,建商此時才改口,樣品屋一直都沒賣掉,因為要到最後才會賣,其他樓層根本也沒賣完,讓原PO驚覺,原來一直以來建商只推難賣的物件讓他換。

律師則指出,所謂審閱期是指簽約前讓消費者仔細了解契約內容的期間,因此,買方應在簽約前充分利用審閱期,確保理解並同意所有條款。律師游嵥彥指出,建商可能要求買方手寫「磋商條款」,其中可能包含不利於買方的內容,例如:同意建商因原物料、工資上漲調整房屋及土地比例。同意在銀行貸款撥付當日即為通知交屋日。若貸款金額少於預定,賣方可解除契約並退還已繳價金。

游嵥彥建議,買方應熟讀內政部制定的《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避免簽署不平等條款。

另外,對於小型建商的風險,房產專家田揚名提醒,小型建商的預售屋可能存在施工品質不佳、建商中途停工或交屋品質不如預期等風險。他建議選擇品牌知名、信譽良好的上市櫃建商,並調查建商及營造商的過往紀錄,以降低風險。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