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後手腕劇痛 小心是手腕骨折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2025-04-18 06:00

跌倒後手腕劇痛 小心是手腕骨折

銀髮族常見傷害需及早復健重拾自理力,台灣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長者因跌倒導致骨折的情形也越來越多,其中以「遠端橈骨骨折」最為常見。這類骨折好發於跌倒時以手掌撐地,導致靠近手腕的橈骨斷裂。

七十歲的李阿姨日前在市場滑倒,感到手腕劇痛、腫脹、變形,經衛福部桃園醫院診斷為遠端橈骨骨折。她回憶,當時連牙刷都拿不起來,整隻手無法活動,瞬間人生無望,幸好接受骨科醫師的處置與病房團隊的細心照料,得以恢復。

跌倒後手腕劇痛      小心是手腕骨折

跌倒後手腕劇痛 小心是手腕骨折

桃園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葉詩翰十七日表示,骨折的治療方式依程度與穩定性分為保守性治療(如石膏或副木固定)與手術治療(如內固定手術,使用鋼針、鈦合金骨板等),以減輕疼痛並促進。搭配職能治療復健,目前李阿姨已能重新煮飯、洗衣,逐漸恢復生活自理力。

桃園醫院骨科病房的職能治療師彭偲瑄說明,若未妥善處理與復健,遠端橈骨骨折可能造成手腕及肩膀的僵硬無力,影響穿衣、刷牙、如廁等基本生活功能。職能治療師會依病人術後的復原狀況設計介入計畫,從初期的保護與活動維持開始,逐步加入手腕訓練與日常操作模擬,後期加強肌力與精細動作,幫助病人恢復生活功能與自理能力。這類骨折除了生理限制,也常伴隨心理焦慮與無力感,治療重點不只是讓手能動,更是讓病人知道怎樣動、動得巧。

然而,預防跌倒才是根本之道。每年逾二十萬人因跌倒就醫,其中半數以上為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彭偲瑄建議,高齡者應改善居家安全,加裝扶手、移除滑墊、保持明亮光線,並避免赤腳或穿拖鞋走動。營養方面應補充鈣與維生素D,定期檢查骨密度。也建議參與太極、平衡訓練等活動,持續運動,增強下肢穩定性,有助預防跌倒。

李阿姨開心表示,現在能再度自己煮飯、整理家務,重拾生活節奏。她感謝骨科醫療團隊的協助,也提醒長者跌倒非小事,骨折後應積極就醫、不要拖延,才能真正回歸日常。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