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就醫成乳癌四期 精準醫療與跨科整合提升治療成效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2025-04-17 15:26

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發佈的癌症登記數據,民國111年乳癌確診人數達19,756人,其中確診為第四期的患者,約佔7.44%;第三期患者佔7.99%;而第二期患者則占31.74%,為比例最高的族群。聯新國際醫院乳房外科主任許雅芬十七日表示,當患者能夠自行觸摸到乳房硬塊時,通常腫瘤已超過兩公分,恐已發展至第二期乳癌。因此,她強調定期乳癌篩檢的重要性,並建議採取乳房超音波與乳房攝影交錯時間進行檢查,以提高早期診斷率,降低罹癌風險。

許雅芬主任分享一名69歲婦人的案例。該名婦人因害羞未及時告知家人乳房不適,就診時,右側乳房已大面積潰爛,疼痛難耐。經正子攝影檢查發現,癌細胞已擴散至雙側乳房、頸部淋巴及右肺,確診為第四期乳癌。由於病灶嚴重且皮膚潰爛情況無法進行手術,醫療團隊決定採取放射線治療與化療,減少出血並降低疼痛,再結合標靶藥物治療。歷經六年追蹤治療,病患病況穩定,顯示即便是晚期乳癌,透過適當治療仍可提升存活率。

王名華醫師透過放射線及化療治療,降低癌友出血及疼痛不適感

王名華醫師透過放射線及化療治療,降低癌友出血及疼痛不適感

聯新國際醫院放射腫瘤科王名華醫師表示,傳統放射線治療乳癌需進行30至33次,治療後須特別注意皮膚保養,建議使用乳液及蘆薈來降低皮膚損傷。如今,癌友亦可選擇智能放射治療儀器「好神刀」,將療程縮短至20次,每次治療時間為2至3分鐘,除了降低皮膚損傷之外,還能透過精準對位與呼吸調控技術,減少對心臟與肺部的輻射影響。

許雅芬主任指出,乳癌治療已進入個人化醫療時代,醫療團隊會根據腫瘤特性調整診療方式。先進行乳房超音波檢查,透過切片確認腫瘤型態,並利用正子攝影評估癌細胞是否轉移,甚至篩查是否合併其他癌症,以訂定精準治療方案。此外,針對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癌友,醫療團隊會與家醫科合作進行血糖控管,或轉介中醫科緩解化療副作用,並透過復健科協助術後肩關節活動度與功能恢復。藉由「一站式」跨科整合照護,不僅能減少病患往返醫院的不便,更有助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正子攝影檢查照

正子攝影檢查照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許雅芬主任表示新一代ADC藥物HER2陽性轉移性乳癌新藥已納入健保給付,也為癌友提供更強有力的醫療支持,根據聯新國際醫院統計,目前第二期乳癌的五年存活率高達95.74%,整體乳癌的五年存活率亦達88.19%。透過精準治療與跨科整合,已大幅提升乳癌病友的治療效果,帶來康復希望。

正子攝影檢查照

正子攝影檢查照

許雅芬主任進一步說明,乳癌的治療模式已與其他癌症不同,逐漸被視為一種慢性病。即便腫瘤小於一公分、尚未發生轉移,若屬於三陰性或標靶型乳癌,仍需要接受化學治療,以降低復發風險。她強調,抗癌治療愈全面,愈能有效降低乳癌復發率。她期盼乳癌病友與醫療團隊共同努力,將復發風險降至最低,爭取10年無復發的機會,笑擁健康與幸福人生。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