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長庚提供優質新生兒髖關節發育照護 讓寶貝贏在起跑點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2024-03-28 16:38

玲玲快三歲了,家人發現她走路有跛行,和一般小朋友不太一樣,於是帶她到林口長庚醫院就診,醫師檢查後發現是「髖關節發育不良」。經醫師和家長討論後,安排玲玲接受開放性復位及髖臼整形手術。手術順利,復健期三個月後,玲玲恢復正常行走功能,家人也終於放下心中的大石頭。

林口長庚兒童骨科李偉群醫師指出,髖關節發育不良是常見的嬰幼兒骨骼問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也不會疼痛,容易被忽略。但如果沒有治療,可能造成脫臼、長短腿,甚至影響走路,導致動作發展遲緩。

林口長庚提供優質新生兒髖關節發育照護      讓寶貝贏在起跑點

林口長庚提供優質新生兒髖關節發育照護 讓寶貝贏在起跑點

他解釋,髖關節是大腿股骨與骨盆腔間的關節,由股骨頭嵌入髖臼所構成。髖臼就像˝碗˝的構造,股骨頭則像˝球˝的構造,如果碗太淺,球不能完全放進碗裡,就容易掉出來,這就是髖關節發育不良,一旦股骨頭偏離正常位置,甚至會造成脫臼。

研究顯示,髖關節發育不良通常有家族史,較常發生在羊水過少、多胞胎、臀位生產、女性、冬天出生,或是出生時有斜頸、雙腳內翻等情形的寶寶。不過由於寶寶的髖關節是漸漸發展而成,有些是剛出生時髖關節發育還沒有完全,有些則是因為被照顧的姿勢不正確,使髖關節沒有朝正常方向發展,而造成髖關節發育不良。

林口長庚兒童骨科張嘉獻主任表示,台灣由於兒童保健政策以及父母對於新生兒篩檢的重視,髖關節發育不良大多可經由早期診斷、吊帶治療而恢復正常,因晚期診斷、脫臼而需要手術治療的發生率已逐年減少,2010年的出生嬰兒手術率已改善到0.3/1000。因此掌握治療黃金時期相當重要,家長在寶寶出生後可與兒科醫師討論髖關節超音波檢查的需要性。早期矯正治療,治療方法簡單,治療效果良好,減少日後需要手術的機率。

張嘉獻主任也提醒家長在照顧寶寶時,發現以下情形最好儘快就醫檢查:1、平躺大腿張開時角度受限。2、趴臥時臀部兩側皮膚皺褶不對稱。3、膝蓋彎曲、腳掌平放床上時,兩邊膝蓋高度不一致。4、雙腳拉直時,雙腳長短不一致。5、換尿布時感到股骨頭滑出與卡進髖關節的聲響。6、開始學走路時有跛行情況。

林口長庚兒童骨科高軒楷醫師指出,預防髖關節發育不良有一個照顧口訣–「保持M字腿、避免腳拉直」,作法包括「寧可穿長褲、不要用包巾、保持雙腿彎曲及外展」。例如包寶寶時不要過緊束縛(像湖南粽一樣),否則會使寶寶雙腳被拉直,容易造成髖關節發育不良。正確作法是給寶寶下半身有足夠空間,提供雙腳彎曲、大腿張開自由活動(像青蛙下肢狀),以促進髖關節良好發育。此外,抱(揹)寶寶時也應選用坐墊夠寬的揹帶,讓寶寶屁股能坐到較大的面積,雙腳打開自然彎曲呈現M狀,維持良好髖關節姿勢。

林口長庚嬰兒室照顧團隊已改變包覆方式,幫助寶寶保持良好的髖關節姿勢。嬰兒室劉淑貞護理長表示,寶寶出生後住院期間,護理師會進行髖關節發育不良風險評估,指導家長居家照顧寶寶的注意事項,當評估屬於髖關節發育不良高風險群時,便主動請醫師進一步檢查。林口長庚亦設置專門兒童骨科門診,由個案管理師進行後續療程追蹤,為寶寶髖關節發育健康提供最優質照顧,讓寶寶贏在人生起跑點。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