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幾乎壓垮產險業的「神單」!你買了嗎?理賠了嗎?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2-05-18 17:30

還記得2020年底台產推出第一張防疫神單,打著「花500元,買到十萬元保障」CP值高的口號,亦即不管是隔離或是確診都可理賠十萬元,讓台產全年賣了400萬張保單;也讓其他產險公司紛紛跟進,根據金管會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全年台灣防疫保單共賣出910萬5664張,假設每張保單保費500元,等於讓產險業者保費收入45億多元,而其中有約半數的保單是去年五月到七月疫情最嚴峻時期賣出,投保年期為一年。

再加上今年一到月在業者緊急停售前賣出的保單,根據金管會17日公布最新統計,到5月16日為止,產險業已承保250.7萬件防疫保單,收取19.16億元,粗估從去年五月至今可能還有約750萬張的保單,等於保費收入大約37億多元,而截至目前已有4.99萬張保單出險,等於保戶確診比例約2%,已理賠18.03億元,且很多保戶應都尚未提出申請,可能不用到5月底,照這種趨勢下去,可能保費就將全數賠光。

依金管會公布的統計資料,產險業者5月以來已嚴加核保,因此近一周來僅新增承保9.76萬件防疫險保單,保費只增加6,439萬元,但同時間,理賠案增加2萬1,961件,理賠金額一周來增加近7.22億元。

換算下來,假使全台有10%保戶確診,以每張保單理賠金五萬元來換算,理賠金就大約要455億多元,如果20%保戶確診,理賠金就高達910多億元;如果照立委提到確診人數有黑數,加上不含隔離的人數來看,眼看確診人數持續飆升,理賠金額可能就更驚人了。

這次產險業者遭遇空前的炸彈,眼看風暴逐漸擴大,究竟該如何收尾,著實考驗著12家產險業者的淨值承載實力。事實上這樣的風暴在全球台灣不是第一個發生,回顧先前在新冠肺炎疫情緩和之際,泰國16家保險業者推出價格低廉、確診即理賠的防疫保單吸引民眾搶購,且因為業者彼此競爭激烈,削價販售情形不斷上演,當快速傳播的病毒株Omicron入侵後,產險業者也面臨巨大危機,泰國保險業者今年就因為防疫保單理賠出現龐大虧損,甚至有4家因此宣告破產。

根據泰國保險監理委員會(OIC)數據顯示,至今年三月底,防疫保單累計給付近六百億泰銖(518.3億台幣),但至當月十五日保險公司收到的保費總額為一一○億泰銖(95億台幣),收支嚴重失衡,其中四家業者因資不抵債而宣告破產。泰國保險監理委員會(OIC)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民眾向保險業者申請的理賠金已高達600億泰銖(約新台幣518億),但保險公司收到的保費僅110億泰銖(約新台幣95億)兩者差距相當懸殊。

過往產險業總是穩定經營,其經營績效與壽險業旗鼓相當,但其實,產險及壽險本質上有著很大的不同,產險是「產物保險」的簡稱,又被稱財產保險,主要是保障「財產」的風險,其目的是在補償被保者或投保者的經濟損失,屬於社會化的經濟補償制度,承保範圍涵蓋大部分非人身體、生命以外的風險,是販售與「財物或責任」有關的險種。

壽險是「人壽保險」的簡稱,當被保人不幸過世,保險業者會理賠一筆保險金,給被保人的家人使用,讓這些家人在家中經濟來源者離世後,仍有一筆資金可舒緩經濟壓力。

壽險提供的保險保障的時間比較長,基本上只要民眾有持續繳保險費,壽險公司就會讓民眾續約投保,如果利率高時賣出太多長年期保單,相對要承擔的利差損就會較重;而產險則是保險業者每年會去評估這張保單承保的風險,用來作為是否讓客戶續保的依據,大多都是一年一約的形式,採期滿再續保的方式,以每年營運狀況隨時調整,相對較為單純,大不了今年虧損,明年保費重新精算拉高,相對承擔的風險較低。

由於壽險都是保證續保,採長期保障人身安全為主,因此保費會比較貴,至於產險因為是一年一約,沒有保證續保關係,所以保費相對而言會比較便宜。

此次防疫保單之亂,讓產險業者面臨空前危機,紛紛祭出可以讓理賠金虧損降低的法規,有立委指出,指揮中心宣布「0+7」政策上路,是為了幫保險公司減少理賠金額,統計可節省將近62%理賠支出,且恐使保險公司以政府沒有硬性要求一定要居隔為由,拒絕支付選擇「3+4」民眾的理賠金。對此金管會提出幾點聲明:

第一,一是防疫保單是定額給付保險金,沒有複保險的問題,不管保戶重複投保幾張,「只要核保就是理賠」,不論保戶買多少張防疫保單,保險公司都要依約履行。

第二,保險公司基於風險控管等機制,可以綜合評估並決定要不要核保,這與複保險無關。

第三, 外界都在關注保險公司經營能力,現在很多經濟行為,都有賴保險公司輔助,若因防疫保單承擔過多風險,將有礙保險公司承保能力。

綜合以上,如果是已核保通過者,保險公司就要按約定走,就算該名保戶手上有其他的防疫保單,或是其他有賠到法定傳染病的保單,甚至疫苗險都不可以拒賠。

面對一日數變的政策、訊息混亂的非常時期,大學風險管理學系教授頗具意涵的一句話「究責容易,解決難」,一張原本讓產險業者賺錢的神單,卻也成為產險業者一夕間跌入深淵的災難保單,後續不管如何收尾,也著實讓產險業這上了寶貴的一課。

【延伸閱讀】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