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甲狀腺日暨甲狀腺健康講座」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線上直播病友會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2022-05-07 13:06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呼應世界甲狀腺日,於7日上午舉辦「頸部美麗的蝴蝶-甲狀腺面面觀」線上健康講座,針對國人最常見的甲狀腺疾病中,甲狀腺結節與甲狀腺機能亢進疾病,邀請劉鳳炫醫師、陳怡文醫師主講,此外,請王怡卿營養師分享如何進行低碘飲食,希望喚起大家對「甲狀腺疾病」的認識與健康管理。

2008年在「歐洲甲狀腺學會」及「美國甲狀腺學會」將每年5月25日訂為「世界甲狀腺日」,所揭示的五大目標為:提高人們對甲狀腺健康的認知、提升對甲狀腺治療的了解、重視甲狀腺疾病的盛行率、強調民眾教育及甲狀腺疾病預防的重要性、擴大對新型治療方法的認識。

根據我國衛福部健保署統計,甲狀腺結節的人口盛行率約4-5%,2017年為25萬1383人、2018年26萬8527人、2019年28萬3503人,平均每82人就有一人罹患甲狀腺結節,可看到因甲狀腺結節而就醫的人數逐年上升。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劉鳳炫醫師表示甲狀腺位於頸部喉結下方,因為形狀關係,就像是「頸部的蝴蝶」包覆著氣管。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荷爾蒙,可作用在全身的器官,有如燃燒的柴火,主要的作用是促進許多蛋白質的合成,是維持身體細胞新陳代謝所必須的荷爾蒙。

新陳代謝科陳怡文醫師指出當甲狀腺素分泌增加,體內的甲狀腺素濃度過高,這就是所謂的甲狀腺亢進,若有甲狀腺隆起、眼球突出合併眼皮內縮、容易流汗、腸胃道蠕動加速、心跳加速、食慾增加體重反而下降、手抖、心悸等等症狀,可能需要需即早就醫,醫師會根據臨床的症狀及表現來安排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即使是甲狀腺惡性腫瘤,如果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大部分的病友預後都非常良好。

病友阿梅小姐原本是一位嚴格控制低碘飲食的病人,但隨著親友聚餐的邀約,阿梅也慢慢鬆動對於自行烹飪的堅持,忽略碘的攝取量,直至有一日發生甲狀腺 風暴入院治療,才正視甲狀腺疾病的重要性,病友阿梅特別提到關於碘攝取量的重要性,要學會「碘到為止」,才能夠建立新的生活平衡,學習與疾病共存,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王怡卿營養師表示,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正常人碘的攝取平均不要超過每天500微克,但對於不同年齡層與族群有不同的建議量,學齡前4-6歲幼兒每日90微克、學齡 6-12歲兒童每日90-120微克、青春期後與成人則是每日150微克,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每日則必須攝取225微克的碘營養;而採用低碘飲食的時機,通常於放射性碘掃描或治療前的2週至掃描或治療後的1-3天,主要需注意的高碘地雷食物,如:海藻類食物,深海魚、牡蠣、牛奶、起司、優格等含碘量較高須注意減少攝取,其餘飲食仍保持均衡即可。

雖然疫情之下,這場病友會跨越疫情的距離,採線上直播方式進行,直播時間在5月7日(六)上午9:00至10:30,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歡迎民眾搜尋「長庚社會公益作伙來」參加。講座講題包括『甲狀腺結節』、『甲狀腺機能亢進』和『我需要低碘飲食嗎』,主講醫師與營養師希望藉由醫病互動,讓更多民眾認識甲狀腺疾病與了解飲食保健,提升自我健康管理概念,並現場解答民眾相關的疑惑與迷思。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