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與科技快速推進的今日,人類所面對的健康威脅已不再侷限於單一污染物,而是由氣候變遷、都市化、工業污染與新興化學物質共同交織而成的複合環境風險。這些看不見卻深刻影響健康的因素,使得傳統研究模式已難以完整回應疾病成因的全貌,跨領域整合與精準環境醫學的重要性因而更加凸顯。為促進國內外合作與知識交流,國家衛生研究院攜手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臺大醫院及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共同舉辦「環境、健康、未來:精準醫學的跨界新視野」國際研討會,並安排於桃園醫院舉行精準環境醫學座談會,邀集來自英國、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與臺灣的研究者齊聚一堂,以多角度討論環境風險與健康的最新趨勢。
桃園醫院在大會中展現多項綠色醫療與精準醫療成果,分享「桃園航空城跨世代研究(TACC)」的進展、公立醫院在長照與偏鄉醫療服務的經驗,以及臨床端推動精準感染控制的做法。回顧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桃園醫院面臨高強度醫療量能壓力,透過科學化感染監測、跨科室協作與即時決策機制,有效守住醫療院所防線,同時建立出可供醫院界借鏡的防疫模式,展現公立醫院在重大危機中的韌性與責任。

國際專家匯聚部桃 共探精準環境醫學新藍圖
面對全球醫療減碳及永續發展趨勢,桃園醫院也在會中分享遠距醫療影像判讀的落實成果。透過跨院區、跨地點的專業判讀,不僅減少病患往返醫療院所的交通與時間成本,也提升偏鄉醫療可近性,並同步降低能源使用與碳排放,讓永續醫療真正融入臨床日常,展現公立醫院推動綠色轉型的具體行動力。
桃園醫院院長楊南屏表示,本次研討會強調跨界整合的價值,從環境暴露科學、臨床治療、個體健康到政策治理,都需要科技與公共衛生共同推動,才能有效面對新型態的環境健康挑戰。他指出,環境風險雖難以直接被察覺,卻會深刻影響每一個人的健康,而跨領域合作正是縮短研究到應用之間距離的關鍵。會後,桃園醫院特別安排國內外專家學者前往龍潭渴望園區,參訪友達水資源教育館(AUO GreenArk),讓與會者了解綠能科技與環境教育在地化的實際推動成果,從學術交流延伸至現場體驗,深化國際來賓對臺灣永續發展的認識。
桃園醫院表示,未來將持續以跨領域合作、精準醫學與臨床照護為核心,推動更前瞻、更個體化的健康策略,並與國內外夥伴攜手打造永續且具韌性的醫療環境。面對複合式環境風險的挑戰,醫療體系的精準與永續不僅是全球趨勢,更是守護國人健康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