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邀請王正坤醫師 分享醫美風險管理心法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2025-11-17 16:27

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在成功大學醫學院舉辦第119屆學術研討會,邀請台灣美容醫療促進協會理事長王正坤醫師於11月16日,發表「臉部微整形併發症的預防及處理」專題講座,分享最新國際安全趨勢與臨床防治經驗,並由涂智文醫師與羅盛典醫師擔任座長主持會議。

隨著醫學美容療程的普及與市場需求的快速成長,如何在追求美麗的同時確保醫療安全,已成為臨床醫師與患者共同關注的議題。

為提升醫師在微整形注射與光電療程中的安全意識與臨床應變能力,王正坤醫師於講座中以實際案例分析臨床常見的併發症,並提出具體預防與治療建議。常見三類醫美併發症有雷射或電波拉皮的術後反黑、肉毒桿菌素注射導致眼皮下垂與臉部不對稱、玻尿酸注射導致血管栓塞、壓迫或眼睛失明。

皮秒雷射、電波拉皮與音波拉皮等能量型設備,若能量設定過高,易造成皮膚灼傷與發炎後色素沉澱的反黑現象。亞洲人因黑色素較多,反黑風險更大。王正坤醫師建議術前應進行膚況評估、術中精準能量控制,並搭配術後照顧,降低反黑發生率。

肉毒桿菌素注射會導致眼皮下垂、臉部不對稱或眼歪嘴斜。如果注射位置或劑量不當,藥物擴散至提上眼瞼肌,就會眼皮下垂。王正坤醫師建議醫師應從解剖層面辨識高風險區,調整注射層次與劑量。隨著肉毒素的藥效慢慢減退,此種副作用會於2至3個月後消失。也可使用α交感神經刺激劑刺激眼皮苗勒氏肌收縮,作為改善症狀的方法。

注射玻尿酸或填充物導致血管栓塞或壓迫是最嚴重的醫美併發症,常發生於鼻尖、法令紋、唇部、眉間、額頭等高危區,更嚴重者會導致眼睛失明。王正坤醫師表示垂直入針注射比較安全,可以降低血管栓塞的風險。醫師辨識與反應速度,決定皮膚組織能否獲救。臨床上應密切觀察是否出現劇痛、膚色改變、網狀壞死等警訊。一旦懷疑栓塞,應立即停止注射並施打高劑量玻尿酸降解酶、輔以溫敷、血管擴張藥物與跨專科急救,會診眼科協同處理。

王正坤醫師本身是企管博士與皮膚科專科醫師,現任台灣美容醫療促進協會理事長與藝群醫學美容集團董事長,在長榮大學博士班授課品牌管理與供應鏈管理,在成功大學EMBA企管碩士班授課連鎖品牌經營管理,在成功大學附設醫院授課美容醫學20多年。藝群醫美集團旗下有1家Dr.藝群保養品公司與21家藝群醫美診所分布在台灣各縣市。

王正坤醫師呼籲,醫師應以「預防勝於治療、安全重於美麗」為核心,結合跨專科合作與臨床教育,打造更安全的醫美環境。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