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聽到我能環遊七十多個國家,會以為我一出生就有優渥的背景。但其實,我的起點和多數小資族一樣,甚至更辛苦。
小時候,家裡的經濟狀況並不好,媽媽為了養我們而辛苦打工。我很早就懂得「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所以國高中時期,別人下課去補習,我卻是匆匆趕往便利商店或影印店打工。
那時候雖然累,但心裡總是有一句話不斷迴盪:
「雖然現在手上沒錢,但我有一顆渴望改變的心。」
這種信念,成了我翻轉人生的原點。
從工讀生到投資者:小步快跑的第一桶金
很多人以為,翻轉財富要靠一筆大資金或幸運的投機操作。但我的故事剛好相反。
1. 定期定額的奇蹟
當時的我,每個月領著小小的薪水,卻開始堅持定期定額投資。即使每月只有幾千元,我依然把它看得比任何支出都重要。因為我深知「複利的魔法」會在未來開花結果。
2. 學習與紀律
在工作與兼職之餘,我會利用零碎時間大量閱讀財經書籍,研究投資人故事,甚至到處參加免費講座。這些學習,逐漸讓我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投資原則:
• 先存錢,後花錢
• 核心穩健,衛星嘗試
• 把現金流當作人生安全網
3. 第一個成功的投資體驗
記得第一次領到 ETF 配息的時候,金額不大,可能只有幾百元。但我開心到不行,因為那不是靠勞力換來的錢,而是「錢自己生出來的錢」。
這小小的體驗,讓我更加篤定:這條路,我要走到底。
多年後,我不再是那個便利商店打工的小女孩,而是環遊七十多個國家的旅人;不再是被債務壓得抬不起頭的人,而是能用現金流支撐夢想的投資者。
瑞士的雪山、倫敦的市集、曼谷的房子、杜拜的摩天大樓——每一個場景都在提醒我:
財富自由的意義,不是炫耀,而是能自由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
【閱讀更多文章請至:財富覺醒 世代大不同-理財周刊25周年慶專題系列】
--